此间望神州
——闲话南宋与镇江有关的一将一相
宗泽像
陆秀夫像
翻阅史书,奠基南宋和送它走完最后一程的一将一相,都与镇江有着深厚的渊源:一位魂归于斯,一位成长于斯。而镇江,正是拱卫南宋这半壁江山的门户。
中兴将帅魂归镇江
宗泽,字汝霖,义乌人,自幼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登进士第。此后宗泽任官各地,多有善政,且能察知天下形势。在镇江时,其妻陈氏去世,葬于镇江京岘山麓。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宗泽多次上表劝康王即位,领导兴复社稷的大业。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商丘)登基后,以宗泽为京城留守兼开封府尹,镇守东京(开封)。宗泽镇守东京,数次挫败金人的侵略势头,不断壮大着反击的力量。就在渡河剿敌、尽复失地的时机逐渐成熟的形势下,宗泽不断上疏,请求高宗返回京城,以统一上下人心,领导中兴大业。无奈泣请二十余奏,都被朝中主和奸臣抑制。眼见渡过黄河、恢复河山的大好机会白白流逝,宗泽忧愤成疾。病中,他不断勉励诸将奋勇杀敌。临终之际,宗泽连连高呼着“过河!”,直到生命逝去。
宗泽去世后,其子宗颖与部将岳飞扶其灵柩归葬镇江府,与其夫人合葬在京岘山麓。岳飞后来成长为威震敌胆的抗金名将,为报恩师宗泽的知遇之恩,他在宗泽墓茔旁的云台寺创建了“宗忠简公功德院”,以奉祀宗元帅英灵。自此墓柏长青,香火不绝,而宗泽彪炳千秋的忠魂义魄,也从此开始融入镇江这座城的血脉里。
京口名臣尽忠天涯
残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陆秀夫带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八岁的赵昺蹈海。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陆秀夫的家,就在镇江京岘山宗泽墓茔对面的汝山下。成长于这里的陆秀夫不仅“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而且“性沉静,不苟求人知”。陆秀夫中进士后,声名在外的他被“天下得士第一”的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招入幕府。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挟破襄阳之威大举南侵,贾似道兵溃芜湖,沿江守将多举城降敌或弃城逃跑,李庭芝的僚属也多有逃亡,唯独陆秀夫等数人没有离开,跟随李庭芝坚守扬州。次年,临安投降,恭帝被俘北上,二王出走温州,此前受命前往元军议和不成的陆秀夫闻讯立即追上二王一行,并派人招来陈宜中、张世杰等大臣,共同拥立端宗(益王)于福州,继续抗元斗争。后蒙元大军追剿愈急,君臣不得不播越海滨,就在如此焦头烂额之际,陆秀夫每逢朝会仍然朝服整肃,持笏正立,俨然如在殿上一般,常常以言行感召众人。端宗在台风中落海,不久染疾驾崩,正当群臣就要纷纷散去之时,陆秀夫拦住众人,慷慨陈词道:“度宗皇帝还有一个皇子在这里,你们想要丢下他不管么?古人也有以一旅将士成就中兴大业的,现在各部百官都还在,士兵也有数万,如果苍天还没有想要断绝大宋之脉,那这里难道不是我们应当拼死保卫的国土吗?”众人听得此言,深受激励,于是一同拥立卫王赵昺为帝,同时以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驻兵厓山,坚持抗战。陆秀夫一面募兵筹饷,一面修治工事,虽在颠沛流离之中,却还不忘每天教育年仅八岁的小皇帝。
陆秀夫殉国后,被世人与文天祥、张世杰一同尊为“宋末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