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报道,自6月1日起至8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在全市公职人员长期不上班“吃空饷”问题治理中,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达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
仅仅一个地级市,查出的空饷就高达五千多,而这还可能只是保守数字。因为据周口市纪委称,部分单位人员在自查中弄虚作假,用虚假病例、请假条等应付,还有个别单位管理混乱、存在盲区和死角等问题。所以,周口市纪委还将继续加大清查力度,对已核查过的单位采取回头看、严格责任追究。事实上,就在8月12日的另一则报道中,周口市纪委相关人士表示:“等被延迟的核查工作全部结束后,全市清查出的‘吃空饷’人员数字可能突破万人。”
数额如此之大,周口的情况不可谓不严重,但是从近些年爆出的新闻来看,周口绝非个案。仅2012年的山西,就接连爆出山西省文水县原副县长王辉“吃空饷”15年、侯马市国土资源局职工卢建平连续9年吃空饷等丑闻。而就在周口开展“吃空饷”问题治理的同时,河北省从7月到10月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从中国青年报公布的试点县河北宁晋的情况来看,全县1.3万人吃“财政饭”,此次专项一举清理出292名“吃空饷”者,仅此一项,该县财政每年就能少支出380多万元。河北一个县近乎三百人,周口一个地区高达五千多,那一省该有多少“吃空饷”的,全国又一共有多少,数字触目惊心。
就“吃空饷”而言,这是一个老问题,自唐宋时期实行募兵制度以来,虚报士兵数额以获取更多饷银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就长期存在。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公职人员数量不断扩大,由于公务员进出机制不畅通,导致停薪留职现象大量存在,借调、兼职等交流制度不健全,以及“退居二线”的官场潜规则,客观上导致了许多“吃空饷”的情况出现。
然而,任何看似客观因素使然的违规行为背后,都有主观因素作祟。在古代,所谓“吃空饷”的主体,大都不是那些战死沙场或者退伍还乡的“空饷”名义本人,而多半是那些隐瞒真相或者捏造数据的大小军官。以古观今,河北宁晋县每年吃空饷吃掉的380多万元,周口地区每年超过一亿元的吃空饷开支,这些经费到底有多少进了那些没在岗没干活的停薪留职、借调、退居二线人员的口袋,又有多少进了制造空额、隐瞒真相、包庇违规的大小领导的腰包,大约也可想而知。所以,“吃空饷”绝非仅仅是一个制度漏洞和管理不善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极端重视的公权腐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指出了治理任何腐败现象,包括“吃空饷”问题的两条道路。一要建章立制,对全国范围内的“吃空饷”现象来一次大清扫,在清扫中完善公务员薪酬管理的相关监管、审计、问责制度,修缮公务员“退居二线”政策,建立公平公开的平台和渠道,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党性规则意识的教育,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严惩腐败分子以儆效尤,引领公务员风气向为民务实清廉的方向真正切实转变。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协调推进,才能真正回应周口这五千空饷给我们敲响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