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无视老师与家长的减负是“耍流氓”

发布时间:2013-08-27 07:0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生减负,难度堪比中国的楼市调控。这么多年过去,教育部门还要靠千辛万苦的“规定”来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最近,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定中提及“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

  (8月23日《新京报》)

“国十条”能不能给学生减负?这个问题很容易让人一笑而过。喊减负、查补课、反奥数,这些年,教育部门殚精竭虑,为让“拉杆书包”回归到“背包”做了不少努力。遗憾的是,效果寥寥。民间的说法,“减负减负、负负得正”,越减越有负担了。作为曾经的教师和现在的家长,对于减负,笔者自然欢迎——童年的回归、童真与童趣的回归,都需要作业来让步。但问题是,学生的作业多,根子真的出在老师和学校那里吗?

作业确实是老师布置的,但中国的老师是不是生来就爱给孩子布置超多量作业的呢——这个“癖好”,难道也有“劣根性”的考究?回首减负喊得震天响的这几年,基本上职能部门都在教学环节做着绣花的功夫。遵循着“作业是老师布置”的逻辑,把鞭子和大棒都甩在校方身上。各种明令禁止,各种繁冗规定,都在说着“老师不得如何、学校不得如何”,最后还是“令行不止”,暗度陈仓。

但实际上,制度设计的柔情似水,总是遭遇到现实的冷风扑面,说到底,在减负这回事上,一直开错“药方”罢了。第一,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这固然没错,但又是谁逼着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的?第二,课业负担中各种“偷跑”与“加压”司空见惯,已经在参与者中达成了高度默契。譬如说,当真不布置作业,较真的家长也会代偿老师的“作业功能”,这个时候,监管者一纸禁令能改变这个“生态链”吗?

真要减负,唯有给家长与老师都减负。一是改变以分数主导的政绩考评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都要从“分数明规则”、“排名明规则”中走出来。只有分数与名字不会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硬通货”的时候,老师才有真心减负的可能。二是改变家长对分数改变人生的焦虑,小升初或者高考真能够多元而供给平衡了,家长何苦从小就要担心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呢?当社会每天炫耀出高考的“头奖”、吸引着彩迷去“逆袭人生”的时候,却要求“投资者”秉持平常心、淡定看人生,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情。减负要真的不沦为笑谈,恐怕还是应该回归到利益关切上,不然,总让人觉得是隔靴搔痒。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