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抗日战争是世界正义力量的胜利成果

发布时间:2013-08-16 07:3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战争是世界正义力量胜利的伟大成果

2013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投降68周年的日子。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军方代表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代价极其惨重,胜利来之不易。除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英勇抗战以外,国际社会、国际友人和世界舆论的支持,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斯同盟国、世界正义力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胜利。

在这个胜利的纪念日,除了要缅怀中国人民自身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存自卫、艰苦卓绝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更不能忘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的国际支援,要永远铭记和感恩当时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国际正义力量和进步人士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这是一段以中国人民为主体、全世界各种进步力量和人士共同参与而获得的反侵略斗争胜利的历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以后,苏联、美国等国的舆论就表现出对中国的同情。1931年9月24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发表声明:“苏联在‘道义上、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国,并愿作一切必要的帮助。”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在中国有着复杂的利益和大国平衡关系,他们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仅仅局限于口头上,中间也还有很多变化,甚至是负面的表态。1932年1月3日,当日本占领锦州以后,美国认清了日本侵略的本质不仅损害中国的利益,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于是开始对日本强硬起来。

1932年1月7日, 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通过驻日本大使福布斯和驻南京总领事贝克分别照会日本和中国政府,对日本强占中国东北、损害美在华权益,违反“门户开放”及中日间的任何协定、条约,美国均不予承认。这在客观上否定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东北的合法性。1932年3月,由国联组成的李顿调查团抵达中国,9月在北平完成调查团报告书,10月2日在日内瓦、南京和东京同时公开发表。报告书认定,日本以武力夺占中国领土是违反国际联盟盟约、非战公约及华盛顿九国公约的义务的行为;“9•18事变”为日本预谋,日本当晚的军事行动并非合法自卫;“满洲国”之构成实为日军及日本文武官吏之活动的结果,是日本人的工具,故“新国家”决不能成立,等等。尽管西方大国等对待日本侵略中国的问题上有偏袒日本的私利因素,但也有同情中国、确认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非法性的一面。这在客观上支持了中国人民早期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苏联在各种国际会议场合批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要求国际社会阻止和抗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苏联从1938年3月开始,给中国提供三次总计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用于中国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车辆等军用物资用于抗战。苏联还派出事顾问团(包括著名的崔可大将军和雷巴尔科夫将军)和志愿飞行员来华参战。到1941年,先后有7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对日作战。他们在南京、武汉、粤北、归德、广州、重庆、成都等地与中国飞行员并肩战斗,共击毁日机1049架。其间,200多苏联名飞行员英勇牺牲。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才停止对中国的支援。

美国受到中立政策局限,最初对中国仅仅是道义和舆论上的同情和支援。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后,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支援,大到飞机、大炮、坦克,小到螺丝,无所不包。中美两国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即著名的驼峰航线,将美国政府、国际友好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中国的作战物资从印度源源不断运往中国。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中美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万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33477人的战斗人员。在这条航线上,仅美军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由陈纳德将军率领、在中国直接同日军作战的美国飞虎队则更加著名。

除此以外,还有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人,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吸引了大量的侵华日军撤出中国战场转而防御美军,减轻了中国战场上的压力。而苏联红军于1945年8月在中国东北的出兵和中国军队在内地的全面反攻,则构成了对日本侵华军队最后的致命一击。因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反法斯同盟国、国际正义力量和进步人士的胜利,是他们和中国人民共同牺牲换来的伟大胜利成果。我们要永远缅怀,永志不忘!

来源:央视网 作者:外交学院副教授 周永生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