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厅长深入基层。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该名官员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8月5日《四川日报》)
应该要说的是,这位厅官坦承地说了老实话。在自己主持的会议上说话滔滔不绝,见了老百姓却无话可说,这样的尴尬式冷场不是个例,在许多高高在上的官员中常有发生。
这体现出一种能力恐慌。由知识恐慌,到能力恐慌和本领恐慌,根本原因在于学习不足。具体体现在官员下基层“不知该说啥”这件事上,那就是一种长期脱离群众产生的情感陌生和民间语言缺乏,其实质是一种疏远。长期坐在空调房子里,长期不同基层群众亲密接触,没有真正调查研究的经历,没有同群众一起上过山下过乡,没有仔细倾听过群众的呼声,了解过他们心中的疾苦,怎么会不恐慌,怎么能有共同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的群众语言都是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学会的!
习总书记重回西柏坡等革命老区,见了群众为什么会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经验?曾经的基层工作经历,长期关心民众所思所想,以民生为施政目标,是干部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所在。
这些年,我们党切近群众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不少,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一些干部虽然象征性地下到基层,但身入心未入,身到心未到,只是随大流应付性地做做样子,根本没有真正放下官架子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把群众当做自己的贴心人。这样的作秀式下基层,群众并不相信我们的干部,干部与群众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膜,互相看过去都很模糊,其敷衍的后果是,不信慢慢增加,官民距离越来越远,怨恨渐渐产生!
厅长下基层见群众,那是有备而来,怎么会不知道说什么呢?那是见到群众,了解到真实情况,与心理中想象的基层状况产生差异之后的一种恐惧、惭愧和内疚。长期习惯于开各种会议、听各种汇报、讲各种大话,长期处在一种“虚幻”式的远离群众的环境中,自然会出现“短暂交流障碍”。好在,领导经常有人“圆场”,否则,真会因丢人而下不了台!
对群众的语言恐慌,实质是执政本领恐慌,是脱离群众的作风恐慌。下基层、访民声、纾民怨,密切联系群众,必须真真切切,来不得半点忽悠。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生活,不能只挂在嘴上,关键在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近年来,我们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问题,根源都在于遗忘了群众路线这一传统法宝上。
一个整天只关心如何获得更高权位,只察言观色上级领导,只专注于政绩工程,心里只想着官帽的官员,见到群众要是有话说,那才真是一件怪事!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我们的体制中,群众总是有求于官员,而官员对群众毫无所求,他们没有接近联络群众的心理和行动渴望。他们的下基层都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试想一下,如果群众有权决定一个官员的政绩,有权决定一个官员的升迁,有权对官员实施民主监督,他们还会那样经常不与群众唠嗑吗?!
看来,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得真是非常及时。学会驾驭全局,学会同群众打交道,学会同媒体交往,学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汶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