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集体招嫖,舆论莫被“热闹”遮望眼
中国民间的反腐大戏,那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总在不断突破着公众的想象力。你也许能想象到法官会嫖娼,可绝想不到一群法官会组团嫖娼。而这幕丑剧的曝光又像昔日反腐剧那样充满偶然性,当事人不满法院判决,怀疑其后有腐败,便紧盯判案的法官,没想到真就盯出了情人二奶、豪华别墅等一堆问题。原先只想盯一个人,“没想到拍到其他法官”!
虽然集体招嫖让人目瞪口呆,但这一次公众倒没有惊讶。一来这几年的网络反腐风暴中,公众已经看到过无数无节操没下限的官员性丑闻视频和图片,也算见过世面了;二来公众对某些官员的道德品行本就没啥期待,不会觉得官员嫖娼有什么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充满反讽的隐喻,庄严的法庭上拿着法槌、穿着法袍、一本正经地念着法言法语的法官,背地里却干着这种男盗女娼之事,你能指望这些招嫖的法官去主持正义和依法作出判决吗?“集体招嫖”不仅让几个法官丢尽了脸,也殃及司法一起蒙羞。
不过,尽管“法官集体招嫖”充满娱乐和戏剧色彩,能吸引公众的眼球,但舆论的焦点不应集中于此,而应该看到隐藏其后,没有那么引人眼球,却比“集体招嫖”严重得多的真问题、大问题。
首先,要能从“集体招嫖”中看到这家法院的溃烂。法官集体招嫖也许是个案,却可以看到一家法院腐败堕落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嫖娼是一件会损及自身道德形象的私密之事,一般都是偷偷摸摸,很少会有呼朋唤友的集体招嫖。如果关系不是铁到一定的程度,绝对不会组团。如果连嫖娼分赃这种坏事都一起干,关系肯定不一般。
虽然当地纪委还在调查,但从披露的既有事实可以判断,真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如果这几个法官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没有结成利益同盟,他们不会也不敢集体干这种事情。如果这家法院风气不坏到那种程度,这几个法官也不至于那么驾轻就熟。窥一斑而见全豹,如果嫖娼只是个人之恶的话,“集体招嫖”必须有着溃烂风气的支撑。有必要追问,这是圈子文化、行业规则,还是单位风气?
然后,有必要追问嫖资来源,到底是公款嫖娼,还是企业的性贿赂?在这种高档酒店里吃喝玩乐的钱来自哪里呢?是公款吗?在财政预算得不到监督、公款随便花的情况下,不排除可能,舆论已经曝光过无数类似案例,洗脚费、按摩费、天价烟酒等等什么都可以报销,反正财政预算中总留着一项叫“其他支出”的开支。
当然,更有可能是企业的行贿。吃了被告吃原告,这是舆论对一些法官的评价。虽然法律规定法官要与当事方保持距离,可在监督缺失的司法体制下,这样的规定在一些地方形同虚设。如果是企业的请客,就不是集体招嫖那么简单了,要彻查其后的利益交换与输送。
还必须追问的是这家酒店的身份。媒体在调查时“意外发现”,事发地衡山度假村,竟然是上海“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从报道来看,这个度假村花费非常高,而且藏污纳垢,这样的饭店是如何成为“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的?
还应该从此案中看到既有监督体制的失效甚至失败:对这样一个常干坏事的法官曾毫无知觉,监督体制在他身上完全失效,没有一点儿嗅觉。从举报人的叙述看,当事法官身上有很多问题,包养二奶、坐拥多套房产、频繁出入高档场所消费,为什么公民一盯就盯出了问题,而法院的监督体制却毫无知觉?甚至该法院法官都集体招嫖了,如果没有人举报,该法院可能还把他们当成劳模呢,任其在位上道貌岸然地宣讲“工作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职责,这是最底线的,最起码的”之类的鬼话。
“集体招嫖”太娱乐太狗血了,人们很容易在消费狗血剧情中忽视真问题,其实“招嫖”只是表,内里的问题不能被遮蔽。(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