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8月2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中国有70%的进口奶粉都来源于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
(8月4日《京华时报》)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肉毒杆菌事件涉及面广,涉事产品或达到900吨,再次佐证了食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
此次肉毒杆菌事件属于企业自我发现,故而现有的一切信息都由涉事企业自我掌握和发布,这样的责任表达,也符合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身份。
不过,企业责任并不完全可靠,既然问题已经出现,隐患已现苗头,就表明肉毒杆菌事件不再是企业一己之事,需要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和出手,督促企业落实相关召回责任,及时向社会发布更为全面的信息,以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同时,要尽快采取源头控制,查清问题产品的流向,该下架的要下架,该封存的要封存,并采取特事特办的办法,对所涉各种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
另外,在企业未能发现污染源头的情况下,应当对来自该企业的产品实行重点检测,甚至可以采取像“毒胶囊”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采取的“批批检”的方式,以最严格的措施消除隐患,维护消费安全。
从现有的情况看,企业发布的信息还相当有限,比如恒天然拒绝提供8家企业和相关产品名称,拒绝说明“受污”产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这足以说明,在商业利益的诱使之下,即使是国际乳业巨头,也会进行“有选择性的作为”,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会去干,而不利的事情就会讳莫如深,造成公众知情权无以获得保障。故而就需要监管部门有更多作为,尽快掌握相关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应对,才能在此基础上确立下一步的监管落脚点。
国家质检总局在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政府通报肉毒杆菌事件后,公布了4家进口企业名单,责令4家进口企业对涉及的问题产品采取追溯、召回等措施,应对还可谓及时有效,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让“召回”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恒天然集团占据着中国70%进口奶源,一方面在如此大的市场占有率下,做好相关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对监管的作为也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市场干预行为,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填补市场消费缺口,对于监管部门同样也是一种挑战。
从某种意义讲,基于企业自身责任上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对公共应急能力的考验,这种考验既针对企业,更针对监管部门。当年的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危害之大,破坏力之强,至今余波未散。而作为该事件的参与者,国际乳业巨头的商业情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尚,仍然需要公共管理的兜底。确保乳品质量需要“史上最严”的监管,“将奶粉像药品一样监管”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应对安全危机,同样也属于“最严监管”的题中之意,需要监管部门用行动给予回应。
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