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号称“纯天然、高质量”的新西兰奶粉,这次辜负了中国妈妈的厚望,肉毒杆菌成为继三聚氰胺后,又一个致命毒素。可让人意外的是,恒天然公司非但没有迎来铺天盖地的批评,反而收获了不少美誉和肯定。尤其是昨天其首席执行官赴北京向中国消费者道歉,更是俘获了一些网民的同情心。人们似乎忘了,这是一件轰动世界的丑闻,丑怎么看都应该是丑的。
某些表扬恒天然的理由有这么几个:敢于自揭家丑,是负责任的企业;敢大义灭亲,曾揭露自己占股近一半的三鹿企业的奶粉事件;肉毒杆菌原本就没有限量标准,企业能自查说明其标准更严格。但我丝毫不觉得,恒天然的危机公关有什么值得表扬的。企业出了质量问题,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披露信息,求得消费者宽恕,这原本就是企业生存的底线。这就像有人没来由地打了你一顿,然后勇敢地承认错误,难道你还要谢谢他?
恒天然做了企业本就该做的事,何况还有很多地方没做好。为什么3月就发现问题,现在才向社会公布?为什么奶粉上市1年多后才谈召回?对那些已经吃到肚里的消费者,如何赔偿?1年连发3次食品事故,全球最大乳企怎能浪得虚名?不盯着这些问题穷追猛问,如何匡正市场,如何捍卫权益?毒奶粉的关键词是毒,不能因为它有个洋身份,就想当然地认为危害变小。
这些年,国外食品的负面新闻若非大事,国内消费者很难知道。而国内的食品只要有事,必定是大肆炒作。就在几天前,美国一家公司向市场召回可能被大肠杆菌污染的2万多公斤碎牛肉,寥寥几百字的新闻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即便国外公司在国内屡屡发生的食品问题,大多也被当花边新闻。这种对国外产品宽容,对国内产品狂批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安全的消费环境。
食品问题没有国界之分,是沙子都会迷眼睛。消费者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哪怕是最好的企业,只要出了丑闻,就得承受消费者用脚投票,就得为错误付出代价。
评论员 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