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固胜翠岩千尺井

发布时间:2013-08-07 07: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尺井,在镇江五洲山净因寺东北的山沟里。据传,千尺井水清甘醇,宋代即有,原名卓锡泉。井甃万佛,又曰万佛井。传说此井可通江、通海,水水相通,深不可测,故名千尺井。

《至顺镇江志》《京口山水志》《光绪丹徒县志》均记载:千尺井一名龙湫井,在五洲山翠岩室前。谓龙湫者,上有悬瀑下有深潭。《隋书·礼仪志一》:“鹿角生于杨树,龙湫出于‘荆谷’”。翠岩禅师有句云:“门对悬岩千尺井,石桥分水绕松杉。”这短短的记载,透出了千尺井的奥秘,千尺井的具体位置及当时的胜境。润州区志记载:寺位于七里甸乡五洲山,建于后晋年间,后毁。寺有墙脚、院围存在。院围长350米,院中有一水池,呈圆形,水深1米,直径12米,池水碧清。寺东北角有一口“千尺井”,直径1米,井深21.7米,水深17.4米,水位常年不变。

这里有个传说,说是当年建净因古寺时,殿宇需要大量的木材,可是寺庙购置的木材远在云南,怎么运来呢?和尚们为此而愁眉不展。活佛济公大概是闻知净因寺建寺遇到了难题吧,特地从杭州来到镇江五洲山,帮寺院和尚解难。济公发慈悲行大法,一夜掘出一口深井,通过水遁,把在云南的99根圆木从井中涌出,解决了建大殿所用巨大圆木运输的难题。千尺井还有一个故事,据清虚和尚塔铭记载,嘉庆七年“山有千尺井,水已久涸,进院日具山香祷视,泉即涌出”,清澈明心。《千尺井》诗曰:“苕井千尺深,功德水所出。天光入井眉,团团印成月。上锐而下宽,塔影慿虚凸。试问青莲花,十丈何年发?”

千尺井位于净因寺东北面山沟里,井旁有一条山溪,在雨水丰富的季节里,溪水从山上潺潺汩汩的顺溪流下,溪水从上到下层层下跌,把溪水跌得粉碎,如粒粒珍珠抛起再洒向溪水中。

“门对悬岩千尺井,石桥分水绕松杉”。那时的翠岩禅室的庙门正对着千尺井,千尺井上是一悬岩峭壁,山溪上有一座小石桥,溪水从悬岩上跌落,绕着松杉树木,从石桥处分流顺溪而下。傍晚景色更是迷人,清人程梦湘有一首《晚过五洲山翠岩室》诗:“路转千峰秀,谷廻一径微。松阴静人影,崖翠湿僧衣。樵响白云散,钟和黄叶飞。东林月稍上,习静坐忘归”。翠岩禅室、山、溪水、千尺井、明月、松影、幽静勾画出一幅优美的胜境图,让人有“寒尽不知年”的感觉。清初进士笪重光辞官后因爱此处风水,曾隐居翠崖禅室读书,并题写了“翠崖室”石匾额。

千尺井现仍在净因寺东北的山沟里,呈现给人们的是双井,井栏已重新用水泥粉砌,井口改小,用两块铁板盖锁着。井的后面立着一块水泥粉砌的“千尺井修建”墙碑,上面镌刻着建筑、投建、投资单位字样。打开井盖,井壁为砖壁,下宽上窄,井仍然显得很深、历史悠久。从庙里到千尺井,有一小段只有肩宽、足宽的乱石铺砌的山径小道。小道被杂草覆隐,微露径石。五洲山半,山、井、径、溪流、悬崖、古寺,在人们的视觉中,显得那么苍幽、神秘和古老。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王礼刚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