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谁在用中国人均存款数据哗众取宠?

发布时间:2013-07-20 07:2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关“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百万亿” 、“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惊呼自己“拖了后腿”。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专家指出,人民币存款的统计口径既包括个人存款,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计算人均存款不能简单地用人民币存款总额除以中国人口总数。根据记者的测算,以全国人口总数13.5亿计算,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人均存款为32719元。(7月14日 北青网)

五年翻番。据相关报道,2008年5月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50万亿,而仅仅过了5年,2013年6月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100万亿,翻了一番,可谓增长速度迅猛、势头强劲。

五年翻番什么概念?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也“富裕”起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中国人有大量的闲钱,大家还是喜欢将钱存入银行。另一方面,专家说了这个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存款,因为银行存款还包括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专家说的应该是对的。因此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不知个人存款增加与否的情况下,即使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性的增长并不代表人民的收入增加了。

这些数据有什么用?我们总是听到GDP继续保持百分之多少的稳步增加,财政收入又突破多少万亿大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多少多少,等等。听到这些数据,总让人觉得我们的国家真心的强大起来了,国际自豪感油然而生。有些数据是国际通行的衡量指标,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和重要指导意义。然而,有些数据,却容易误导公众、让公众难以适从。比如,我们常见的平均工资,一直在增加,这个平均工资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是怎么算出来的?这当然有它自己的一套计算公式,但是,每当这些数据出来以后,很多人倍感失落,总感觉自己又拖后腿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均收入增加了,应该普遍工资都增加了、个人感觉生活更有质量了才对,结果事实是如此吗?有的人抱怨,工资没增加多少,社保等各项缴存额度却增加了;有的人抱怨,贫富差距大了,“被增长”的感觉与谁诉说?有的人抱怨,物价的增速超过了收入的增速,这种增长有何意义?

有的数据不公布也罢。类似“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百万亿”,只要出现“突破”二字,有的人就无法克制自己的激动了,好大喜功,就要拿出来渲染一番,邀功一番。也许,公布这个数据的初衷是好的,证明了某个方面的巨大成就,光从字面意思,还让人他国人民对我们羡慕不已,中国人真有钱啊。但是,当突破百万亿,人均仅十万存款的简单计算后,民众自觉“拖后腿”、倍感失落的时候,专家又出来泼凉水了,有必要安慰公众了,专家说事实不是那样的,人均存款十万,那么高是不可能的,大家也别失落。如此反差,是不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既不能怀疑数据的真实性,更要相信专家解释的科学性、合理性、权威性,又要懂得适度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性看待这些数据,心态要平和,最忌大起大落。然而,是数据太矫情,还是民众太矫情,面对这种数据,到底要传达一种什么信号,也许这个原本跟民众关系不大,只是民众自作多情罢了。跟广大民众都没多大关系,我们要这些数据何用?

公布数据,请附上相关解读。公布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之前,请附上专家的科学阐述,一来这些数据既是独家权威发布,又让大家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二来也不用大家去猜测和揣摩数据的内在含义,既不误读,也不用专家马后炮般的权威释义。另外,对普通民众而言,什么数据都是浮云,自己生活的直观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生活才是最真实的,我们也许过得很拮据,但是我们得有存款,因为只有存款、存更多地款,我们才能买得起房、看得起病、读得起书,面对生老病死,我们的才能顽强的生存下去,没有存款能行吗?数据可以为生活服务,但是生活却不能依靠数据,民众是活在现实中,决非活在数据中。(徐尼基)

来源:光明网 作者:徐尼基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