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天有不测风云如何做好应对

发布时间:2013-07-13 08:3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提示●

今年2月18日傍晚到19日早晨,我市普降暴雪,出现了2008年以来最大的积雪;5月19日夜,我市发生明显有感的里氏2.6级地震;6月下旬,镇江市区连续迎来入汛后的两场大到暴雨……事发后,全市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各司其职,应对措施总体上快速有效。有专家认为,极端天气未来或成常态。您对极端气象灾害知识了解多少?您对这些年镇江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成效作何评价?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您认为哪些举措最重要?本期调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调查图表一: 您对极端气象灾害知识了解多少?

调查图表二:您对这些年镇江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成效作何评价?

调查图表三: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您认为以下哪个举措最重要?

超五成受访者:对气象灾害知识有肤浅了解

本期调查共回收纸质问卷91份,另有119名网友通过金山网、镇江网友之家等网站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受访者对气象灾害知识有肤浅了解;近六成受访者认为我市应对极端气象成效总体还行,但存在不足之处;超三成受访者认为提升大众应对灾害的自救能力最重要。

超二成受访者:

对气象灾害知识了解充分

您对极端气象灾害知识了解多少?22.5%的受访者表示了解很充分;45.4%的受访者表示有肤浅了解;32.1%的受访者表示相当欠缺。

“对于极端气象知识灾害知识了解仅限于电视和报纸上,并没像学习专业知识一样花心思购书学习。”家住青云门的温女士表示,比如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极端气象天气后,在看报纸、新闻时,会普及一些基本知识。至于为什么出现极端气象天气?遇到后,公众怎么应对和自救?这方面知识还是很匮乏的。  

近六成受访者认为:

我市应对极端气象成效还行

您对这些年镇江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成效作何评价?10.7% 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58.2% 的受访者表示总体还行,但存在不足之处;13.5% 的受访者表示时好时坏,成效不稳定;17.6%的受访者表示很不满意。

采访中,市民秦先生认为,就今年,镇江就先后遇到暴雪、地震、暴雨等极端灾害天气。从相关职能部门处理的情况来看,总体还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完好、完备的应急设备、设施,能够有效满足灾害事件发生前监测、预警和发生后应急处理的需要。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统筹考虑抗风险因素,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能力。”

超三成受访者认为:

提升应对灾害自救能力最重要

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您认为以下哪个举措最重要?16.4%的受访者认为提升大众科普素养,不信谣、不传谣;32.8%的受访者认为提升大众应对灾害的自救能力;22.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建立准确的灾害预警体系 ;14.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储备充足的抗灾能力;13.6%的受访者认为以上都很重要。

家住学府路的李女士表示,应对极端灾害天气除了政府部门要建立准确的灾害预警体系,对于民众的科普知识很必要,只有提升了自救能力,才能在遇到极端灾害天气后第一时间沉着、冷静地应对。(记者 杨佩佩)

相关报道:
 

假如极端天气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呼唤全社会积极应对

去年冬天,从零下40多摄氏度的莫斯科,到40多摄氏度的悉尼;从“无冬”的纽约,到迷雾中的北京……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一些地方极端天气轮番登场,频频突破历史纪录。地球怎么了?就拿镇江来说,2月中旬的暴雪,5月中旬的地震,6月下旬的大到暴雨……尽管对不同地区的极端天气,专家解释不尽相同,但国内外的专家们都有同样的担心:未来极端天气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极端天气频频“发作”,是该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应对的时候了。

面对极端天气,你有防范意识吗?

进入夏天,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多发季节也已到来。说起身边的极端天气,在市区一所小学任教的张黎告诉记者,夏天下大暴雨还好,孩子们都放暑假了,如果是在上课期间,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就特别担心孩子们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不过,一般遭遇特别重大的灾害,学校都会提前通知家长,停课或者延迟上学时间。”她说,自己也会在平时向学生普及应对极端天气的常识。她介绍,自己特地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几类,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大。

家住万科魅力之城的舒女士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的那场暴雪后第二天一早步行去位于学府路的公司,“足足走了1个半小时,雪太厚,公交车难等,由于地面湿滑,也严重影响了步行的速度,所谓的雪地靴走到单位全都湿透了。”她介绍,经过这次暴雪后,自己特地给全家人在网上买了防滑、保暖的雪地鞋,而且因为当时的暴雪到来之前,气象部门就发布了预报,所以家里也囤好了够吃几天的菜,“老天爷发威我阻止不了,只能积极应对了。”

“上次的轻微地震之后,我们在家也做了一些防震准备,在卧室床头柜上准备了矿泉水、饼干、方便面。”市民刘女士介绍,至今,她都习惯在家里的卫生间挂一个结实的塑料袋,里面装有一瓶矿泉水、一盒饼干,一旦发生灾难,就能有效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应对极端天气,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前阵子的大暴雨,家里阳台上居然有些漏雨。其实最怕这种极端天气,因为一旦这样,我起码要提前半个小时出门,而我丈夫就更忙了。”家住东吴路的任女士在镇江新区工作,她介绍,如果天气“不给力”,为了不耽误工作,自己必须提前出门;而丈夫在市区一家派出所做基层民警,遭遇极端天气是他最忙的时候。

“政府在极端天气发生前做的预报还是比较准的,比如暴雪、暴雨等,不过为什么身边人都收到提醒短信了,我从来没收到过?”家住解放路的施女士表示,希望今后政府部门在发布相关提醒的时候,扩大范围,比如把范围放在所有镇江号段的电信、移动、联通用户,“还有地震预报,希望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能来得更及时些。”她介绍,最让自己觉得温暖的一幕就是,暴雪后一早,满大街都是扫雪、铲雪的人,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发动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以及部队官兵一起上路扫雪,方便市民出行,“以为暴雪后菜价会大涨,意料之外的是,之后菜价相对稳定,特别是超市里的菜价,和平时没什么区别。”

市区经营一家饭店的钱先生表示,如果把应对极端天气全推到政府身上,那就麻烦了。比如年初的暴雪,每个市民的社会责任也很重要,每个市民要管好自己,别给大雪添堵。比如有的车主忘了给爱车添加防冻液,冷却系统一遇到故障车就抛锚了,就堵在了路上;还有必要的防冻药品、食物和水等等也要事先准备,万一被大雪堵在路上,还能有效地自救,也节省了部分社会资源。

记者 胡冰心 配图:谢志斌

图为今年2月的一场大雪给出门的市民造成极大的困扰。 石小刚 摄

 

以常态化机制,应对极端灾害天气

近几年,极端灾害天气,正从“罕见”转变成常态,除了洪涝之外,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扎堆”而来,每当极端灾害天气发生后,市民不禁疑问,一些相关职能部门,他们对于极端天气发生后有何应对措施?

地震部门:确定地震 “三要素” 启动应急预案

尽管近几年镇江辖区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但2012年7月20日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处4.9级地震和2013年5月19日句容仑山水库附近2.6级地震,镇江震感较强烈,让许多市民开始关心我市对于地震应急处置的措施。

“两次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地震应急是真正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市地震局监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很大程度取决于地震应急处置的及时、有效。

发生破坏性地震灾害事件后,地震部门处置流程是怎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震部门通过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相关应急预案,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与省地震局确定地震发生的“三要素”即时间、地点、震级,启动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并迅速向市委、市政府通报震情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随后通过短信平台成员单位通报震情。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部署,各相关部门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媒体发布震情信息,还通过手机运营商向市手机用户发送震情短信。加密监测,密切注视震情发展趋势。在较短时间内使公众了解掌握地震信息,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气象部门:做好常规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

“进入21世纪后,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我市的各种灾害性极端气候事件更是频繁发生,主要是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寒潮、冰冻等。其中暴雨洪涝、台风等每年都会给我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市气象台负责人田永非说,如去年台风“海葵”袭击我市,给我市带来了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的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经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92亿元。

  气象台一年365天全年无休,24小时有人值班,就是为了让全市的300多万市民能够在早晨的第一时间知道当天的天气预报。而对于影响我市的各种气象灾害,气象台的预报人员也是全天候地进行监测。

田永非介绍,相对于常规天气预报只由预报员独立制作完成不同,遇到灾害性天气时,需要进行天气会商,由业务领导、首席预报员等共同讨论制作预警产品,这就如同医院的会诊,其目的只为制作出更加精准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最大程度地避免灾害性天气对市民生产生活所造成的损失。去年,市气象台共发布暴雨、雷电、高温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47次,对影响镇江灾害性天气基本都提前进行了预警。今年,市气象台已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30次。

供电部门: 监测电网运行 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极端灾害天气发生后,如何保障全市市民安全供电工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李民介绍,供电部门会密切监测电网运行情况,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检查可能影响的电网设备相关应急预案,做好调度值班工作,确保发生问题快速应对

“供电部门会提前与政府及铁路、医院等重要用户沟通联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共同采取措施,确保党政军机关、防汛指挥机构等可靠供电。”配电运检工区主任孙海渤说,要全面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和各梯队电网抢修队伍迅速集结,提前到达指定安全区域待命,保证第一时间展开电网抢修和应急救援。

公交部门:及时对受影响的路段采取措施

对于公交部门来说,恶劣天气下,特别是大雾、冰冻雨雪天气,对道路运输影响很大。市公交总公司安保处负责人江明祥说,一般公交部门会提前了解到恶劣天气的走势和发展,及时对受影响的路段有应对措施。对冰冻雨雪灾害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从总公司一直到子公司,都有不同层级的抢通保通应急预案。如冬天遇到冰冻雨雪天气,前一晚会安排修理工对每辆公交车安装防滑链,车队领导、安全员都会亲自跟第一辆车出行,及时了解路况反馈给各个驾驶员,提供信息服务。对于那些构成行车威胁路段进行临时改道。(记者 杨佩佩)

评论:

天有不测风云如何做好应对

筱 璃

连日来的大雨,让市民真切地体验了一回“水乡”的生活,也让公众再一次“零距离”感受到极端天气的“坏脾气”。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极端天气频生。老天爷不按常理出牌的“变脸”大有演变成常态之势,传说中“数年不遇”甚至“几十年不遇”的极端天气,离我们也不再遥远。而过去几年,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川渝高温酷暑,还有全国范围的暴雨天气,也一再显示: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会阻止极端天气发生,相反,人类活动还可能如双刃剑般加剧致灾程度——尤其是当公众还没准备好时。

值得称道的是,在镇江,无论是今年初的普降暴雪,还有5月份的那场地震,以及6月下旬以来,镇江市区的连续暴雨,面对极端天气,全市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各司其职,应对措施总体上快速有效。以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为例,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近期的暴雨虽然一度造成城市部分路段积水,但“看海”的现象基本不复存在。

极端天气渐有常态化的倾向,对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是对其发展观念和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

面对极端天气,我们既不可心存侥幸,也不能借口托辞,更不能用“抗灾中的坚强”掩盖“防灾中的脆弱”。首先气象部门要做好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同时,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制定出缜密细致、科学有效的常备之策,让应急预案真正发挥效力。唯有变被动抵御为主动防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合力,以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式来应对,才能避免“极端天气”酿成“极端灾害”。

当然,都说“天有不测风云”,地震、反常天气等自然灾害预报,迄今为止都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极端天气的突然来袭时,有人抱怨天气预报不准,有人指责现场处置不及时,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宽容一些?毕竟,当你坐在屋内抱怨风雨交加时,有很多工作人员正忙碌在室外,排险抢修,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需要我们的肯定。

归根结底,当应对极端天气成为常态,未雨绸缪,警钟长鸣,才能将灾害引发的恶劣影响降至最低,才能在“极端”和“异常”天气来临时真正做到处乱不惊,有效应对。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