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3天,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多次重申,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政策。坚决呼吁砍掉一切不合理的加分!昨日,清华大学回应称,拒绝四川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并不是针对所有四川考生,而是针对有作假嫌疑的考生。清华表示,此举希望考生“上清华,不拼爹,拼实力”。
(6月30日《新京报》)
四川“二级运动员”考生的20分黄袍小马甲,被清华大学的几条微博声明轻飘飘一笔勾销,难免有人觉得这是不是有点歧视川籍运动员考生的意思。就像有网友反问的,“你在玩的时候,别人通过苦练获得加分,天经地义。他们付出的辛苦比那些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的人多多了,难道不应该肯定?”这样一想,好像清华的政策确实有些歧视的味道。
但如果理性看看清华的回应,这些抽象的正义之问,反倒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之意。一者,所谓“不承认川籍‘二级运动员’加分”,并非无理取闹。因为“有一年四川出现了数千名‘二级运动员’。清华校方后来独立组织测试,查出了一批假‘二级运动员’”。自己把牌子做成了“山寨货”,回头硬往红地毯上挤,岂非自取其辱?二者,清华的“严词婉拒”,并非没有给真的运动特长生留退路,你要真是“二级运动员”,仍可以坚持加分报名,不过,到校要复查,弄虚作假就清退。真金不怕火炼,放马过来就是。三者,高校自主权的调调唱了这么多年,就算清华坚持以“裸分”录取为唯一取向,只要一省一条线,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教育部规定高校招生有自主权”。清华不选择你,和你不选择清华是一样的。
真正的问题,其实倒不在于清华与川籍“二级运动员”之间的纠葛,而是清华大学捅破的这层“窗户纸”,已经是一封明晃晃的举报信,教育监管及高招部门何以视而不见?据说清华婉拒川籍“二级运动员”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一所国内一流大学,堂而皇之地拒绝一地高考“加分生”,且有理有据,地方也不“喊冤”、也不“彻查”——你拒绝你的,他加分他的。这是何其诡异的一件事情?
6月27日,清华微博管理员发布消息说:“坚决呼吁砍掉一切不合理的加分!尤其是20分的所谓‘二级运动员加分’,一些孩子体弱得连我都跑不过(我800m成绩2分24秒)。”体育加分混乱到这样的地步,教育监管及高招部门如何回应公平的拷问?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被清华拒之门外的“20分优等生”,会在其他高校的录取工作中一样被审慎对待吗?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悖论:如果这种可疑的加分事实上是没用的(譬如不被高校认可),还要这种画蛇添足的制度干吗?又如果这样的加分政策是“部分有效”的,清华捅破的这层窗户纸,会被其他高校继续“糊上”吗?
少数地方拼权拼钱拼关系的“加分政策”,早已是不争的现实“暗流”。今天,我们对“裸分”的呼唤,并非是对体艺特长的歧视——相反,恰恰是没有办法的“次坏选择”:宁要不加分的相对不公,而不要乱七八糟加分的看得见的大面积失衡。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