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钱荒”是个伪命题,至少有两个理由。首先,当下的中国市场并不缺钱。据6月25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广义货币达104万亿元,居民储蓄即将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也就是说,我国的资金有的是,只是没有进入到该进入的实体经济领域。人们目前所说的“钱荒”,仅限于银行间市场,虽然一定程度地蔓延到了资本市场,但这个影响目前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其次,从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一篇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
既然中国市场不缺钱、流动性总量不短缺,何来“钱荒”一说?相反,“钱荒”这一伪命题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上引起的动荡,凸显出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钱荒”现象提醒人们:靠货币信贷的过度扩张换得的经济增长,正在加剧资金的空转、泡沫的膨胀和经济体的虚火上升。只有痛下决心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多领域的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方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首次记者会上就表示,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保护投资者。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来,李克强三次提到“存量资金”问题。专家对此分析认为,国务院的用意是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
改革没有退路,改革永无止境。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更加尊重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果断而有力地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情放下,在经济领域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