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奥威尔曾在其小说《1984》中“创造”出一个监控人们一言一行的假想国度“大洋国”。本月6日,美国网络监控项目“棱镜”曝光,似乎折射出小说的现实意义。
随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这一监控丑闻不断升温、发酵,奥威尔的《1984》销量猛增。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互联网大国,美国从克林顿时代的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到布什时代的网络反恐,再到奥巴马时代的创建网络司令部,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已演变为“从防护到威慑”。德国《明镜周刊》刊文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的安全结构被大幅调整,各安全机构之间建立广泛信息流,自由与安全的关系也被改变。
“棱镜”项目曝光后,白宫频频将“反恐”作为说辞和“脱罪”借口。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辩护说:“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和100%便利。”美国家安全局官员允诺,将于下周拿出更多该项目在反恐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证据。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棱镜门”丑闻是奥巴马政府对欧洲乃至全球信息霸权独享和控制的体现,造成了包括美国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网络信息安全恐慌。
非政府网络研究机构表示,由于世界主要网络技术公司的总部几乎都在美国,参与互联网世界活动者的隐私都有可能被“棱镜”项目侵犯。“棱镜”项目“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近日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
鉴于此,“棱镜门”事件的外溢效应持续发挥作用。欧盟已致信美司法部长,要求其就监控项目相关疑问作出“迅速”答复。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达不满,要求奥巴马访德时继续澄清此事。八国集团峰会将于下周召开,“棱镜门”或将成为峰会“躲不开的”焦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黑客攻击。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战争和霸权,而是规则和合作。
英国媒体评论说,数年来美国一直采取系统性的暗中监视行动,“棱镜门”事件敲响了全球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警钟。(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