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首页图片

“限塑令”,还是“白限令”

发布时间:2013-06-17 08:0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提示●

至今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整整五周年。五年来,镇江全社会在这方面执行得怎样,“限塑”取得的成效如何,值得做个小结。您对“限塑”持何种态度?您对这5年镇江“限塑令”总体执行情况作何评价?您本人或身边人是否有拎布袋子或提菜篮子买菜的?本期调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调查图表一: 您对“限塑”持何种态度?
 
 
调查图表二:您对这5年镇江“限塑令”总体执行情况作何评价?

调查图表三:您本人或身边人是否有拎布袋子或提菜篮子买菜的?

超八成受访者:买菜用超薄塑料袋图省事!

本期调查共回收纸质问卷93份,另有132名网友通过金山网、镇江网友之家等网站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治理“白色污染”大有必要;近六成受访者认为“限塑令”的执行效果渐弱;超一成受访者,选择拎布袋或提篮子买菜。

超五成受访者:

治理“白色污染”大有必要

您对“限塑”持何种态度?54.7%的受访者表示治理污染,大有必要,30.5%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定治污效果,但贡献值有限,14.8%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近年来‘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目前不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但对我们的后代影响非常大的。”调查过程中,受访者牛先生表示,多用一个难降解的塑料袋,对土壤就多一份的污染,从而影响到庄稼的收成,因此,治理“白色污染”大有必要,应该从自己做起,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影响着环境。

近六成受访者:

“限塑令”执行效果渐弱

您对这5年镇江“限塑令”总体执行情况作何评价?10.1%的受访者表示效果一直很好,58.6%的受访者表示刚开始时还行,后来效果渐弱,29.3%的受访者表示执行效果很差。

调查中,受访者朱女士表示,“限塑令”执行5年来“雷声大雨点小”。执行之初,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巡查和监督,一些超市、商场会张贴出很多与“限塑令”相关的公告以及环保宣传海报,超市还会将环保购物袋放在显眼位置。但越往后,商场、超市里关于塑料袋收费或“限塑令”的宣传标志逐渐减少,职能部门对“限塑”的管理也渐渐松懈。

超一成受访者:

拎布袋或提篮子买菜

您本人或身边人是否有拎布袋子或提菜篮子买菜的?15.8%的受访者表示“有”,85.2%的受访者选择“没有”。

“现在谁还拎着布袋子和提菜篮子去买菜,太麻烦了!都直接用摊贩提供的超薄塑料袋。”“80后”主妇郭女士说,一般都是出门办事后直接去菜场,提篮子和带着布袋子太不方便,还是用经营户和摊贩提供的超薄塑料袋最省事,除非特意全家去超市购物,会带上环保购物袋,不然随身带个袋子,很不方便。

  (记者 杨佩佩)

相关新闻:  

“限塑”五年整,成效如何?

几乎名存实亡,农贸市场成超薄塑料袋重灾区

 到今年的6月1日,“限塑令”实施整整5年。近年来,每到这个时候,国内大小媒体有关限塑令“不灵”的报道并不少见。近日有消息称,一家名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机构就“限塑令”实施情况,对国内部分市场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限塑5年来,塑料袋使用量仅减一成,收效甚微。有人质疑,“限塑令”是否早已名存实亡。在镇江,塑料袋在市场上的使用率如何,市民商家如何看待“限塑令”?几天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限塑令”五年了,几乎名存实亡

连续几天上午,记者分别走访镇江市区江滨新村、四牌楼、王家巷等多个农贸市场后注意到,几乎每个买菜的市民手中都提着好几个用不同颜色超薄塑料袋,里面装着的菜、肉等食材。

昨天上午7点半左右,在四牌楼菜场的一家豆制品摊点前,摊主正忙活着。摊前摆着一沓塑料袋,有顾客来时,他就切好豆腐,然后熟练地取袋、装袋。当被问起这些袋子从哪里买来时,“这些塑料袋都是人家送来的,需要时打个电话就行。”至于这些塑料袋的规格、厚度,他一概不知,更不清楚什么是“限塑令”。菜场里,很少有摊主知道,他们免费提供塑料袋,给顾客装菜的行为,早在5年前就被禁止。江滨新村菜场里一名蔬菜摊主说,自己常用的这种塑料袋,一般一沓80-100个,只要花2元不到就能买一沓。如果再多花几毛钱,就能买稍微厚实一点的,“一天能用多少个?要看生意了,如果是节假日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用掉上百个。”记者看到,除了白色的超薄塑料袋外,菜场里还能看到不少五颜六色的袋子。征得一名摊主的同意之后,记者仔细观察了这些五颜六色的袋子,上面没有发现任何生产厂家和生产规格的标志。与超市使用的,厚度为0.027毫米的购物袋相比,这种袋子要薄很多,很难满足“不小于0.025毫米”的要求。

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几乎没看到有人用菜篮子买菜的,只有一名老人拖着一辆微型拉杆小车,“准备买几个南瓜,怕拎不动,特地带这小车来拉的。”她笑着介绍。

在大统华、大润发、北京华联等多个大型超市,部分市民在购物结账时,都自备了环保购物袋,而一些没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结账时会花上几角钱买上一两个环保塑料袋。这种塑料袋的袋身上都标注了可降解的环保标志。

不少受访的市民表示,5年来“限塑令”留给自己的最深印象是:到超市购物要带点硬币,塑料袋照买不误;逛菜场,各种塑料袋免费用。至于是不是超薄袋,商家是否违规免费提供,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只要不用多花钱,谁去计较这些呢?旨在引导人们减少、拒绝使用塑料袋的“限塑令”,在市场上“名存实亡”。 

市民:部分依旧我行我“塑”,生活离不开塑料袋

近期,记者走访了大润发、北京华联、大统华等超市,发现商家都把塑料袋及其收费标准置于收银台显眼位置,方便顾客购买。“我出门就带着几个塑料袋,已经习惯了。现在塑料袋质量好,用上几次都坏不了。”在大统华超市,采购了一堆日用品的潘女士表示。“随时需要随时买很方便,又不贵。再说家里装垃圾也会用到塑料袋。”一名年轻男子在结账时,购买了一只0.3元的大号塑料袋。

记者在几家超市收银台处观察发现,有不少市民都自备了购物袋,但也有部分不少市民会花钱买塑料袋,“限塑令推行之初,不少消费者自带购物袋,或重复使用超市塑料袋。但现在更多的人已习惯于购买塑料袋。”北京华联一名收银员表示。

“因为每次采购都会买不少东西,而超市的塑料袋是要收费的!”采访中,自备购物袋的市民们如是说,而在菜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因为商家是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所以大多不会再带购物袋,“不是我不环保,比如我买了鱼或者肉,湿淋淋的,怎么用环保购物袋装?”刚在四牌楼菜场买完菜的陆阿姨说。

“现在家里人都会有意识地注意收集平时购物时商家送的塑料袋,可以做垃圾袋,省钱。”家住京润国际的吴女士表示,家里也会买可降解的环保垃圾袋,两种袋子混着用,“那种廉价的塑料袋,平均每天会用掉两三个,比如丢餐厨垃圾、纸质垃圾等。”

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都表示,生活中离不开塑料袋。在斜桥街经营一家服装店的盛女士表示,因为要看店,几乎每天的午餐、晚餐都和塑料袋脱不了关系,“面条、鸭血粉丝、凉皮等,摊主都是用超薄塑料袋打包的,也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配图:谢志斌  记者 胡冰心

 
蔬菜摊点上的超薄塑料袋。王呈 摄
 

限塑政策出台5年,处境尴尬

建议:多部门共管从源头抓起,政策上给予支持

5年前的6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限塑”,然而5年之后,“限塑令”处境尴尬。受限的塑料袋在超市、商场之外依然被大量使用,尤其农贸菜场是使用超薄塑料袋“重灾区”。塑料袋虽轻,却涉及发改委、商务、工商、质监等多个职能部门,“限塑令”执行5年以来,在镇江市执行效果如何?针对“限塑令”执行遇到的问题现状以及难题破解,究竟有没有切实的解决之道?

“限塑令”有令无限谁之过?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随之,我市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下发《关于组织实施〈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辖市(区)、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限塑’工作每年都在进行,每年各部门制定专项检查计划,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但目前除了商场、超市成效较明显,农贸市场、流动摊贩处的情况不容乐观。”市发改委基础产业处副处长智保定表示,早在“限塑令”执行之初,各职能部门就有明确分工,市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工商部门负责对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质监部门负责“限塑”替代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对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等行为加强执法监督。

作为“限塑”重灾区的农贸市场,管理难在哪里?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刘长宝表示,“限塑令”执行以来,工商部门每年都不定期对农贸市场上超薄塑料袋进行巡查,共清查20-30万只超薄塑料袋。他坦言,最令工商执法人员苦恼的是“两头为难”。在日常巡查过程中一些市民不理解,认为使用超薄塑料袋就是图方便,不愿配合。此外,一些商贩经营户与执法人员“捉迷藏”,巡查过后依旧使用超薄塑料袋。“要想真正治理塑料袋问题,应从生产源头抓起,从源头控制不合格的塑料袋,才能真正使‘限塑’落到实处”。

“根据对我市塑料包装生产企业检查情况看,并不存在超大型薄塑料购物袋生产情况。”市质监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全市22家主要生产塑料包装袋的生产单位进行检查,并未发现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行为。目前,我市市场上销售的超薄塑料袋都是从外地进货,这一块成为监管空白。

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塑料袋售价

针对“限塑令”执行遇到的问题等,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陈悦表示,“限塑令”自2008年实施以来,已渐渐淡出公众和政府的视线。现阶段有必要重申并进一步完善“限塑令”,制定一些强制性惩罚措施。作为一项公共环保政策,“限塑令”要真正取得实效,离不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要明确政府责任部门,加强“限塑”政策的推广和执行力度,提高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在限塑责任监管上,目前存在断裂与空白。要让限塑令行之有效,政府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合力监管以及生产源头上。”上海首融律师事务所陈秋言律师说,这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任务,只有齐抓共管,将超薄塑料袋的生产源头遏制住。她说,超市和商场“限塑”效果较好是因为使用塑料袋成了“有偿”,这也成为商家盈利的一部分。“有偿提供”本身就是失败的,事实证明“有偿”购买的约束力不够,不妨试行“以暴制暴”,提高塑料购物袋的价格。“3角钱塑料袋的单价市民大都不在乎,但如果提高到8元、10元,市民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买。” (记者 杨佩佩)

    

市民手提塑料袋购物。 文雯 摄

 

评论:

“限塑令”,还是“白限令”

 筱璃

实施五周年,在“限塑令”的背景下,超薄塑料袋真的远离公众生活、远离自然环境了么?日常生活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超薄塑料袋依旧“横行”,“限塑令”只是白限一场。

超薄塑料袋大行其道绝非镇江一地。这是一个尴尬的政令荒置现象,更是一件值得社会深刻思考的环保夭折事件。“限塑令”没有发挥人们所希望的效果,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消费者难以改变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当下,无论在菜场,还是超市,自备环保袋、菜篮的消费者的确比以前多了不少。然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顾客依赖着超薄塑料袋。在他们看来,几角钱的支出,至少能让自身方便不少。与此相对应的,卖家也不愿因为塑料袋问题得罪顾客。无论是农贸市场,还是街边小店,甚至是饭店酒楼,店家们总会“贴心”的备上塑料袋。

此外,“限塑令”喊了五年,超薄塑料袋依旧泛滥,相关执法部门实在难辞其咎。要让人们和塑料袋这一“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说再见,不能仅限制消费使用,有关部门还应大刀阔斧地整治查封大大小小的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厂家,从源头治理塑料袋生产,加紧研制塑料袋的环保替代品。若不能从源头控制不合标准塑料袋的生产和流通,就注定了“限塑令”会无疾而终。

说到底,只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限塑”的道路并不是困难重重。比如,与集贸市场形成对比的是,限塑令在超市里执行非常好,原因正是监管力度大,违规成本增加。这启示我们,只要监管得力,处罚到位,限塑能取得好效果。要想进一步在限塑上有所作为,政府要继续理顺相关部门职能,实现监管对接,分工合作。对于限塑不力的责任人要严格处罚,有权有责,才能尽职尽责。

2012年底,镇江通过了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第五个、江苏第四个获得国家生态市荣誉称号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然而,“生态镇江”是荣誉,更是不断地追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公众支持、城市努力的方面还很多,比如环境保护,比如“限塑令”能实际起效。

 

 

政策回放: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商总局于2008年公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相关补充意见,明确将餐饮店等零售服务场所纳入“限塑令”适用范围。内容如下:

一、《办法》第二条所称商品零售场所是指所有提供商品零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二、《办法》第二条所称用于装盛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不得具有提携功能,且须符合食品包装相关标准。

三、除食品外,其他商品进入零售渠道前,由商品生产者提供、随附于单件(组)商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塑料包装袋可视为预包装袋。

四、在4月16日《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21660-2008,6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要求》)公布之前向生产企业(批发商、进口商)采购,且符合《要求》中安全卫生与厚度规定,但未印制标识、环保声明和安全性声明的塑料购物袋,凭采购凭证可继续销售、使用至2008年9月30日。

五、基于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考虑,商品零售场所向顾客提供的各种材质的袋制品,应向依法设立的生产厂家、批发商或进口商采购,并索取相关证照,建立相应的购销台账,以备查验。与此同时,商品零售场所不得接受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免费或有偿提供的来历不明、相关标示不全、图案文字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各类袋制品。

(胡冰心 整理)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