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学,在镇江新区大路镇延安村。延安小学是一所很普通的乡村学校,2004年秋结束了他神圣的教书育人使命,完美谢幕在我的记忆里。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父亲就是在这所学校告别讲坛的。还记得那个星期天,我和父亲悄悄来到学校,用陪伴他上下班十几年的永久牌自行车,驮回属于父亲自己的教学用品,依依不舍地腾出办公桌,将一些能够给他人使用的书籍、讲义整整齐齐放在桌上。父亲饱含眷念的热泪,令我久久不能忘怀。1997年9月,我被派往延安小学接任校长一职。也算是缘分吧,子承父业。
那时学校有10个老师6个班级,总共有三排平房,南排大概10间房。中间是教室和办公室,北边房子是初创学校建的,时间长成了危房,简单维修租给校办工厂。教室里除了两块黑板就只有课桌和板凳,都是两人合用的。房顶没有吊顶,木头房梁裸露,房梁上几盏日光灯,当时已蛮先进,那是阴雨天光线暗时用的。中进有一个过厅,东墙是块黑板墙报,西墙是玻璃橱窗,经常展出学生的美术、书法、优秀作业作品。圣诞节,学校在过厅里边装饰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学生们早早到校,围着圣诞场景转转摸摸,最终,圣诞树上的挂件全无踪影。
三进两院的校园布局显得得体实用。南院与东边的操场(篮球场)相连,面积较大,有4亩多地,是学生们欢乐的天地。大小冬青树、黄杨树栅栏把南院分成几块,班级活动、做操都各自有区域。南北院各有一口水井。校园内有参差不齐的各类树木,校门口水泥路两侧是高大的香樟树,大的一个成人都抱不过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创建这所学校的前辈们留下了许多树木花草,校园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一年四季园景宜人。夏天,学生们早操、下午操时就在树荫下进行,体育课也不会担心被晒。东南角有200多棵水杉,高而直,春夏天,学生们课后喜欢在里面,用家里带来的绳子,系在两棵树之间玩荡秋千。秋天有的学生索性就坐在厚厚的松软的落叶上游戏,上课铃一响,小屁股上带着松针直往教室奔。每到果子成熟时,学生们是等不及老师组织摘分到班上,总有高年级学生偷摘。
树多鸟也多,鸟类的活动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们爱鸟护鸟,从不攻击鸟类,偶尔有小鸟学飞跌落地上,学生们总是设法送回树上。
每到重大节日,师生们总希望有文艺节目庆祝,苦于没有舞台。我下决心给学生们建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将学校南进西四间改做礼堂,一间改做舞台,请镇上做窗帘的师傅做了两道边幕,一道红色大幕,一道红色天幕,一道白色背景幕,还购置了音响,自己用太阳灯、高温纸做了简易彩色舞台灯光,有射灯、球形旋转灯,演出效果令学生兴奋不已。当时在大路十几所完小是独一无二的。乡里农村放映队每月来校放一场电影再也不要挂幕,每年的“六一”演出,四邻八村的群众以及很多学生家长来学校观看,经常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
1999年,由于生源数下滑,乡中心校开始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延安学校被列为东乡东片中心完小,薛港、东升、花园学校高级班并入我校。2002年以后,学校所辖三个行政村的学生数再次下滑,学校人数跌到谷底,尤其是一年级新生数已无法开班。学校和政府不得已,决定忍痛割爱放弃了这块让我难舍难分的热土。延安学校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