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提出如果谷雨前再不发起海南战役,解放海南就没机会了。
壮烈的白沙门小岛之战
43军在该军的第二次偷渡中,担任打敌兵舰的第379团第三营第八、第九连的四只船,因与国民党军舰激战而偏离航向,3月31日误在海口市附近的白沙门岛登陆,遭国民党守军四个团和海、空军的围攻,在该团组织股长秦道生的指挥下,苦战两昼夜,最后弹尽粮绝,除一个排共18人乘一只木帆船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异常惨烈的白沙门之战。
新华社四野总分社记者常工、第43军《冲锋》报编辑方轫在《追记壮烈的白沙门小岛之战》(新华社琼崖5月9日电)报道中写道:“三月三十一日夜间海上弥漫着大雾。解放军第四批潜渡部队某部的两个连与敌舰作战后迷失方向,误在一座荒凉的方圆只五里地的白沙门小岛登陆。”“小岛距海口市仅五六里,是敌人监视海面的前哨阵地。登陆我军迅速地把岛上守敌全部歼灭。匪首薛岳害怕我军以此作为进攻海南岛首府海口市的跳板,调进大部兵力向岛上我军猛烈进攻。”“当夜敌人的无数次攻击都失败了。从第二天清晨起匪军就以陆、海、空军联合向小岛进攻,敌人的兵力由一个团增加到三个团,兵舰也由原来的三艘增加到十艘,并以飞机轮番进行轰炸和扫射。两个连的勇士们,在这样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轩昂的士气,予进攻的敌人以极严重的打击。”“四月一日这天从早到晚,敌人一共发动了三十次以上的攻击。但每一次都被勇士们狠狠的打了回去。”“一夜过去,四月二日又激战了一整天。直到天黑,岛上枪声逐渐停息。激战了两天两夜,敌人付出了近千伤亡的代价才冲上了岛。可是敌人在岛上一无所获。遗弃在岛上的枪枝武器已被勇士们一齐毁坏。在岛上的勇士们,有的已经转移了。有的虽然身负重伤,但每人都准备了一件武器,当敌人走到前面时,便与敌人同归于尽。勇士们为人民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报道说:“白沙门岛上的勇士们的坚毅顽强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现已获得解放的海南岛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的功迹。”
而常工著《失踪的船》(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出版,1950年的一月初版)中的一篇文章题为《宁死不屈》,同样是写发生在白沙门的壮烈海战,较之《追记壮烈的白沙门小岛之战》,更具体地记述了白沙门之战,感人至深。文章的最后说:“白沙门岛上的勇士们是全部光荣的牺牲了,但是,他们的事迹却将永远的记在人民心中。他们不仅先后伤毙了上千的敌人,并且发扬了我军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他们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两个连队,不仅完成了护航任务,他们在白沙门岛登陆牵制了敌军的兵力,为我军主力登陆和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杨迪在《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中评价说:“第379团三营两个连误登海口市白沙门岛,使我军付出了两个连的损失,但是,这个误登,却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错觉,敌人错误地判断我军要直接登陆海口市,因此,迅速调集62军一个主力师和海、空军主力集中攻击我军这2个连队。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敌人对我偷渡部队主力登陆地段的注意力与防御力量,使我127师加强团主力,没有遭到敌人很强的抵抗,即登陆成功,而且伤亡较小。这两个英雄的连队,他们在白沙门岛惨烈的激战,有力地吸引与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使海口敌人,集中注意了白沙门岛的作战,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的登陆。这两个连队对127师加强团主力船队较顺利地在预定地点登陆,所起的巨大作用与贡献,这是我们事先完全没有意料到的。”
在这次偷渡中,还发生了43军127师379团九连一排的三只小帆船,同敌舰作战的英勇事迹,他们的事迹被毛泽东评价为“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绩”。
当时这三只小木帆船,只有一个排的兵力,在海口附近与敌人军舰艇展开近战,将敌军舰的火力引向那三只小船,保障了主力部队的航行,而这三只小木帆船,最后都被敌军舰击沉,全体同志们都壮烈牺牲了,只剩一名战士漂海回到雷州半岛。海南解放后,邓华听完经调查了解的战斗情况汇报后,非常激动地说:“我军用小木帆船敢于与敌军舰艇进行海上近战,真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汉,创造了海上近战的奇迹与新经验。这对将来攻打台湾,可能有参考价值。我要给四野总部和中央军委报告。”
5月17日,他向军委并四野司令部报告,毛泽东主席阅完报告后,在这份电报上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三野并抄送海司: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绩,应予学习和表扬。毛泽东五月十九日”。从毛泽东将这份报告批复发给三野和海军司令部,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的意图是明显的,就是着眼于下一步准备渡海解放台湾。
韩先楚提出必须谷雨前发起海南岛战役
韩先楚认定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他提出如果谷雨前再不发起海南战役,解放海南就没机会了。
这是4月6日夜里,韩先楚口述、40军作战科长尹灿贞书写,于4月7日凌晨发出的电报大意:如果三天内,即谷雨前再不发起海南战役,就没机会了,我们主要靠没有动力的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节风不可,40军已准备好并决意发起进攻,如果43军未准备好,我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在纪念韩先楚的文章和书籍中,大都说到“一天夜里,先楚同志给兵团、四野发了一份较长的电报”。如吴家民等的文章《老军长永远在我们心中》说:“3月份,韩军长根据上级指示,组织了两次偷渡,第一次是由118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的1个加强营,第二次是由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的1个加强团。两批偷渡在海上和登陆后均取得成功。韩军长信心十足,他到处讲:‘大海可以战胜,敌人立体防御可以突破,不论是一个团、一个营、一个连,也不管是敌人侧翼、正面,甚至单船都可以在敌人设防地段登上去,大举登陆更没有问题。’他提前解放海南岛的信心更足了。”
“时近4月,临近谷雨,有利的东北风季节就要过去,在这紧要关头,对海南战役的下步行动方案仍未决断,一是认为乘尚有东北风可以利用的时机,坚决以主力渡海登陆,一举解放海南岛;二是认为应继续组织小部队偷渡,等待购置舰艇之后再发动进攻。韩先楚同志焦急万分,担心季节性东北风即将过去,敌人组织摩托化机械部队,采取防偷渡相应对策,旷日持久地等待,势必贻误战机。他一次再次地把部队准备情况和自己分析判断的意见向兵团、四野报告。一天夜里,他给兵团、四野发了一份较长的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陈述了我部队准备成熟,早打和晚打的利弊关系以及我之决心。”
而张正隆的《战将》,就这样发挥来写“一天夜里”的事:“‘一天夜里’,韩先楚口述,尹灿贞记录,又给兵团、四野发出一份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这个‘一天夜里’,时间应在3月31日40军党委会前后。有人说是4月7日。这是一封挺长的电报。据说海南岛战役得以进行,这封电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采访时曾有几个人说看过这封电报,但今天已经无从查找了。”
韩先楚在他写的两篇解放海南战役的重要文章中,都以不同的语气谈到这个关键问题。原因就是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谷雨眼看就要到了,但是上级却依然指示继续偷渡。比如他在《跨海之战》中说:“时近四月,谷雨迫近,眼看着有利的季节风就要过去了。我们面前摆着两着‘棋’。一是万船齐发,大举登陆;一是继续组织小型潜渡。显然,后一着‘棋’是不可行的。那是分散兵力,旷日持久的作法,将造成长期的被动局面。前一着‘棋’是可走的最有利的。首先我军和兄弟部队先后四次潜渡之后,敌我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岛上我已有相当的内应力量,而敌人的兵力部署主要是对付我小型潜渡,这就有利于我们出其不意,突然大举强攻。其次,形势不等人,季节不等人,谷雨过后,海面再无北风,因此,我们必须乘谷雨前的季节风行动。如果错过时机,不仅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将长期拖延下去,就连日后小型潜渡亦不可能,何况潜渡的船只有去无回,长此以往,船只问题也无法解决。再者,历次潜渡和涠州夺船说明,不管是敌人翼侧、正面,不管是一个营、一个团,甚至一只单船,也能突破敌人防线冲上岛去。大规模登陆,兵力大,火力强,登陆突破更有把握,前面的部队先打开登陆场,后续部队就可顺利登陆。同时,我们已经取得了渡海作战的一些主要经验,部队海练基本成熟。目前求战情绪高昂,战斗意志旺盛,更该一鼓作气,全面进攻,彻底解放海南岛。”
“邓司令变沉默了”
我们读大量关于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叙述,看上去很轻松,但如果进入历史的原始现场,则又是另一种感受。戴夫《海上练兵记》4月7日关于“邓司令变沉默了”的记载,的确让人感受战争决策的艰难,决策者所承受的压力是多么大,因为他们此刻主宰着海南岛的命运。
《海上练兵记》当天所写的内容是这样:“邓司令是海南战役最高指挥员。他是一个红军老干部,但今年才只四十多岁;解放广州以后,在一次宴会上,曾被叶参谋长誉为‘井岗山上年青的老战士’。到前方来,他是变黑了,也瘦了好多,只是两只英俊的眼睛,比在广州时还要黑亮。我们去见他,是在他的前方指挥所。
“所谓前方指挥所,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院子。正屋三间,一间邓司令自己住,一间住着他的警卫员,当中一间挂满了一份琼州海峡及其两岸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同时这也就是他的会客室。他的助手只有一个作战科长杨迪同志,带着三四个参谋,住在正屋左侧的两间小屋子里。就是这样几个人,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现在正在决定着海南岛的命运。
“第四批部队过海以后,邓司令变沉默了。平常他是爱和他的部下打扑克牌玩的,现在这个习惯也没有了。没有别人在他身边时,他就一个人在屋里来回踱方步。有时自己搬一张木椅,坐在地图前边,凝视着地图的某些部分,继续到两三小时;直到杨科长或别的一个什么参谋拿了新收的电报,悄悄地立到他的身边,他这才慢慢抬起头来。
“他也常常到海边上的部队里去,但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来。
“‘我们反对冒险主义,’听完我们汇报以后,他说:‘然而不管怎样,战斗都是带有冒险性的。这次要是大规模登陆成功,海南岛的形势,便要起根本的变化。敌人可能完全崩溃下去,也可能增强海空军固守据点。不要以为登了陆就没有事情了,要好好动员部队,登陆以后,一边要准备长途追击,一边要准备顽强攻坚。只有将海南岛的敌人完全消灭了,这才是我们的胜利。’”
戴夫记的这些内容,是解放海南战役中,我们唯一看到的面见面真实描写邓华的文字。这时解放军已经是二批四次偷渡成功,而大举登陆在望的时刻,邓华怎么倒沉默了呢?“我们反对冒险主义”到底何所指?我们不得而知,当然也用不着去揣测。
实际上,这时的兵团司令部也在研究谷雨前发起大规模登陆。
杨迪在《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中就说:“我和指挥所有关参谋人员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了解与掌握的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小规模偷渡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了。我军实施大举登陆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我建议:抓住4月20日农历谷雨前的琼州海峡大潮高峰前的伏流期,以两个军主力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4月18日海峡大潮,大潮高峰前三天是伏流时期,这次伏流时期是从4月15至17日。伏流时期也称平潮时期,海峡中线南、北海水不同方向流向的流速甚小,海峡中线以南,海水东流少、西流多,这些情况,对我渡海船队较为有利,在航行中,即使风大,海水不向东流,也就可避免船只向东漂流到海口去,如果遇到停风,也便于我军划桨摇橹前进,控制航向,不使船只向东漂流。”
杨迪说:“据气象预测,4月20日谷雨前有东风或东北风可以利用,过了谷雨,风向就是东南风或南风多,很少有东北风了,海峡海水的流向也会发生变化。我军乘坐的是木帆船,主要是靠顺风或侧风的风力推动它航行前进,谷雨后,逆风行船,不能拉起船上的蓬帆,全靠人力划桨摇橹前进,速度很慢,容易遭受敌人海、空军的攻击,而且干部战士要划一个晚上的船,体力消耗很大,登陆后就要作战,对战斗力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们错过4月20日农历谷雨前这次大潮与伏流期,那么我军还得等半个月,要等到5月上旬的大潮与伏流期。”
第三批组织六至七个团兵力强行登陆
4月8日,邓华在致林彪、邓子恢、谭政、赵尔陆等并报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广东军区的电报中,建议“组织六至七个团的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以北地区强行登陆”,解放海南岛。显然,邓华接受了两个军的建议。《第四野战军战史》中也说:“3月21日至4月7日,第40、第43军领导根据第一、第二批偷渡成功和岛上守军情况,向第15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提出了集中力量,实行第三次强行登陆作战,避免两军各自以少数部队单独作战,以便给岛上守军以更大打击的建议。邓华根据两批偷渡和两军船只准备情况,采纳了两个军的建议。”“9日,四野领导同意此建议,并于11日致电报告中共中央军委。”
邓华4月8日电报这样说:“第二批登陆的成功,证明只要我有足够的船只,充分的准备,很好的利用风潮,在我岛上部队的接应下,是可以在正面从任何一处强行登陆的。此次主要因风潮的关系,使部队遭受相当损失(约五分之一)。目前,敌人正在加强北部海防。今后,登陆部队不论大小,均需付出打兵舰和登陆突破的代价。部队小则损失大,上去还要跑,反而刺激敌人。故今后只要我们主客观条件(主要是船只、领航人员、风潮等)有可能,每批登陆以较大部队(一个师以上)为合算和有利。各军除两批登陆损失此(以)外,现均还有可载六个团的船只。近日清明多东北风,我的计划未准备好,但谷雨(四月廿一日)前后东风、东北风还会有的,同时东南风亦可利用,无风顺潮,还可用桨橹。”“为争取春夏之间解决琼岛问题和根据上述情况,故第三批决定组织六至七个团的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以北地区强行登陆。”
为什么第三批只能组织六至七个团的兵力强行登陆呢?电报这样说到40军的情况:“一一八师两个团(欠一营)仍在灯楼角新地港之沿,一一九师三个团已到乌石东场港之沿,一二0师一个团不日可到新地珠海港之沿,该军六个团可于十二日基本准备完毕。”而43军的情况是:“一二七师三个团(欠一营)仍在流尾博赊港之沿,一二八师三个团(欠一营)已到港头海安港之沿,一二九师一个团亦拟南调,但该军船只大部是在湛江、阳江上下川岛一带。故第三批只能出动两个营到五个营(视领航人而定),第四批登陆则为四十三军之四个团(欠一营)。如第三批船只与领航员能回来一些,便无问题,并可缩短两批之间的时间,以利歼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