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夕阳的余辉里,一辆吉普车驶上了鸭绿江大桥,在车子的后座中间,坐着一位将军,农民般敦厚的脸膛上镶嵌着一副浓眉,岁月的犁铧在他额头上刻下几道深沟,更衬托出军人的英武,此人正是名震中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不过,眼下他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这一天是1950年10月18日,志愿军大部队入朝的前一天,彭德怀赶在大部队前面过江,是急着要去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见面,共商抗美大计。
紧跟在彭德怀车后的是一辆卡车,几名机要、报务人员带一部电台在车上,由通信处长崔伦带队。
两辆车一前一后在安东通往新义州的公路上急驶。天渐渐黑了下来,昏黄的车灯照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像一条黄龙的触角在向前延伸着。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车上的人一齐向前倾斜。
“怎么啦?”彭德怀探身问。
“炸弹坑。”司机说。
一个炕席大的深坑横躺在公路中间,看上去足有一米多深。若不是司机机灵,吉普车掉下去就很难再爬上来。
“美国炸弹真够劲!”警卫员郭洪光说。
“赶快绕过去!”彭德怀挥了挥手。
这时,两道手电的光柱扫了过来。
“什么人?”杨凤安大声喝问,并伸手取下了腰间的手枪。
“是一号首长的车吗?”
“你们是……”警卫员杨凤安警惕地打量着迎面走来的两个人民军战士。
“外务相让我们在这儿等候。”走近了,杨凤安认出是朝鲜外务相的警卫员,他那紧张的心才松弛了下来。
车子很快驶进新义州。朝鲜外务相快步迎了上来。
“昨天商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金日成同志已离开了熙川。”外务相急不可待地说。
“怎么?”彭德怀一怔:“是不是敌人又向北推进了?”
“嗯。敌人推进的很快。据情报,李承晚伪一师今天已前进到栗里、祥原一线,英联邦第二十七旅到达沙里院,美骑一师第七团到了黄州。我军已作了撤出平壤的准备。”外务相话语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