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让大学生和农民工再次成为焦点,数据显示,69%的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而国家统计局曾公布2011年的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049元。
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是否有其市场的合理性?这也许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工资补偿性原则。
众所周知,劳动者的工资,同样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的。当前,许多农民工的工作大多是集中在苦、脏、累等一线劳动岗位。就业者,从趋利避害的原则出发,往往不会青睐这些岗位,这些一线劳动岗位在劳动力市场中就容易形成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雇佣方只有用提高劳动待遇,用工资补偿原则来吸引应聘人员。如今,为何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这一方面与人口红利拐点出现密切相关。因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农民工扎堆找工作,工作难求的现象已成明日黄花,一线劳动力价值开始回归,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应聘队伍不断扩大,其在劳动力市场也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此消彼长,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导致其收入的变化。
同样,一般农民工的劳动岗位与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其特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的岗位需要更多的智能和技术。许多大学生愿意接受较低工资,是因为这些起薪岗位,会为以后的晋升提供必要的工作经验,是迈入心仪工作的起始点,而且职位一旦晋升,往往会带来更为优厚的报酬,其社会地位也会相应提高。与之相反,许多农民工从事的一线劳动岗位,往往是终极岗位,这些岗位基本很难为其提供晋升机遇。所以农民工薪水略高于大学生的起薪,这也是对岗位前途稀缺的另一种补偿。
所以,对于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的话题冲击,公众大可不必忧虑。如果我们把大学生的终生收入,与农民工终生收入进行对比时,其差距一般不言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