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 画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5月19日《瞭望》)
按照某些所谓明眼人的逻辑,维持“圈子”也好,不想被边缘化也罢,无非是想在圈子里混下去,往好了混。而官场里“混得好”的标准,无非是官做得大,手中权力大。官职、权力从哪儿来?自然是上级那里,只有上级研究、考核、提拔你,你才会升迁;而只有官做得大、位置“恰当”,才可能有实权、大权。也就是说,只有努力维持圈子,才可能混下去、混得好。
进一步梳理这里的关系,不管是努力喝酒,还是维持圈子、混得好,穿引这一串关系的要素都是权力,而怕边缘化,无非是怕被权力边缘化。
除了个人仕途目标,工作业务关系也要靠“努力喝酒”。跑项目、要资金、接待上级部门,都要努力喝酒,因为接待就是生产力。原来以为这只是潜规则层面的理念,直到有一天某地政府接待办将这句话堂而皇之地写在墙上,“接待就是生产力”也成为“标语治国”的一员,才知道“接待”与“喝酒”之类,原来已经有公开“名份”了。
工作业务关系上的“努力喝酒”,也是权力的产物,下级或地方官员只有努力喝酒,维系好与握有审批权力的部门和官员的关系,跟他们混得好了,项目资金才有希望批给你。审批的最高权力在国家部委,“八项规定”之风劲吹之后,媒体报道说北京“部委一条街”生意顿时萧条,烤鸭店开始烤馒头了。但在我看来,问题或许未必那么简单,规定与禁令确实在动真的,然而审批权力还是原来的权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地方间依然存在竞争的问题,也就仍存在“努力”的问题。安徽某县财政局局长说,资源分配与接待好坏之间的关联很强。政策资金给谁都可以,关键靠感情,而吃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手段。而要我看,吃饭不过是手段之一,如果竞争规则不确定,手段不可能很确定。
财政局长又说,“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道理虽简单,但达到这个境界却不容易。而且又何止是资金分配方面?何止是“努力喝酒”的问题?资金项目的分配需要按制度来,官帽、权力的分配也需要按制度来;可如果制度永远没有权力更有效,竞争的手段便难以脱离“努力喝酒”或“努力××”之俗。
“喝酒”不过是“努力”的一种形式,换一种说法,其实就是,今天你不努力讨好巴结权力,明天就可能出局。实质问题是权力异化,进而主导规则,导致规则异化的结果。权力与规则问题不能改变,我们或许不必为“部委一条街”生意冷清等现象而过早地乐观。
马涤明
原题:“努力喝酒”是规则异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