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车停哪了?”伴随着停车费在镇江的调整,私家车停放话题成了不少上班族的见面语。近日,笔者在解放路和电力路附近转了转,路边的停车位“闲”了不少。一位收停车费的大爷打趣道:“上班族要是单位没车位,停一天车就是带着钱去上班了。”
时下,交通拥堵正在成为大城市的“通病”,在镇江,堵车早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治堵也是让政府头疼的一大问题。不管是单双号限行,还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公交专用车道,为了疏堵,政府一直在尝试。如今,镇江进一步调整了停车费,核心区的道路停车蓝牌首小时按5元计费,以后按3元/半小时计费。这道公共政策题如果做得好,收效是必然的。
首先,在城市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调整停车费对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有着直接的帮助,至少它能抑制那些非刚性的出行需求。此外,如果将调整中心城区停车费用的收益,取之于“车”用之于“车”——增加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状况、大力发展公交,使得中心城区的交通得到好转,相信更能得到广大车主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调整停车费就是治理拥堵的万金油么?仍有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重视。以前5元停一天,现在按小时阶梯收费,停车费涨了,势必有一些需要开车又不愿意交停车费的人投机取巧,把车停在路边、小区、胡同等不收费的地方。如果调整停车费只是让私家车从交钱老老实实停车,转变到不交钱停在犄角旮旯,那么治理拥堵的效果非但得不到体现,还会给交通造成新的负担。
说到底,钱不是万能的,涨价只应是治理交通拥堵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公共交通能跟上,很多人就可能放弃私家车。但是看看现在拥挤不堪的公交和高峰时期的打车难,私家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行选择。
交通问题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公共管理问题,需要各种措施综合起来,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的城市规划等。公众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停车费提高了,车主负担重了,但中心城区的拥堵情况并未得到改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公共政策的善意得不到应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