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省镇江市全面实施“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市县两级分别选派了50名副处级、319名副科级干部奔赴基层农村,担任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消除贫困、拒绝贫穷,全力助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国家战略进程。“第一书记”在基层一线驻村任职真抓实干,必将改善农村落后面貌,赢得百姓信任。
基层需要方向引领。“国之大、村之远”,在农村一线、政策扶持、信息引导、资源配置、力量支撑等诸多发展因素已级级减弱、层层弱化。驻村“第一书记”将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心骨”。因此,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重要方法,更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实践已充分证明,长期坚持下派驻村任职制度是推进协调发展、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深受农村农民欢迎和期待。
基层需要外力推进。贫困村、难点村之所以长期存在,就是因为机制缺失、环境限制、人才匮乏,迫切需要借力化解、借势谋进。“第一书记”在有限的驻村任职期间,可以通过调查摸底、熟悉村情,因村施策;更可以通过建机制、带班子的方法,促发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优化起来、从而充分挖掘发展后劲。
干部需要底层磨砺。“第一书记”通过驻村任职工作,可以了解农业、熟悉农村,尽管他们中有的在农村出生或曾在农村工作过,但形势任务、环境条件已非当年。所以,驻村任职工作,不仅是一种付出和奉献,更是一种磨炼和收获。“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会成为其享用不尽的工作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