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提示●
职场上,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但是在“五有”的民生境界与政策诉求下,他们应该同样享有自食其力的劳动权利,应该得到就业机会扶助。今年,我市“四大行动计划”的一项内容就是:广开就业渠道,努力为就业困难人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困难人群实现再就业1000人以上。他们就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要素上?是否曾受到过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就业帮扶?目前找工作的月薪期望值是多少?本期调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要素上?
您是否曾受到过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就业帮扶?
目前找工作月薪期望值是多少?
超四成受访者:接受过就业帮扶
本期调查共回收纸质问卷84份,另有167名网友通过金山网、镇江网友之家等网站参与调查。调查显示,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薪资与期望值相差较大;超四成受访者曾受到过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就业帮扶;近四成受访者找工作的月薪期望值是3000元左右。
近三成受访者:
就业困难原因是薪资与期望值相差较大
就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要素上?针对这一调查问题,23.8%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年龄偏大,19.4%的受访者认为是学历低,22.4%的受访者认为是缺乏技术,29.7%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薪资与期望值相差较大,4.7%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家住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的受访者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今年53岁,由于企业不景气,下岗多年,一直在外打工,“十年里,工作换了三四次,主要是我们年纪大了,工作不太好找啊,不仅因为年龄的问题,说实在的,我这样的也没什么技术。”
超四成受访者:
曾受过公共就业帮扶
您是否曾受到过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就业帮扶?45.3%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54.7%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就业帮扶。
家住九里街附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偶尔打打零工,不过待遇都不是很好,“后来通过政府部门的就业帮扶,给我介绍了一份附近学校食堂的工作,工作稳定又不累,干得挺开心的。”
近四成受访者:
找工作的期望月收入 2501-3500元
目前找工作的月薪期望值是多少?针对这一调查话题,5.1%的受访者期望每月1000-1500元,34.4%的受访者表示期望每月收入1501-2500元,38.1%的受访者选择2501-3500元,22.4%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现在物价这么高,当然希望收入高一点啊,这样生活压力小一点。”记者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采访时,遇到了正在求职的黎女士,她介绍,自己一直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工作,由于待遇不是很理想,准备换个待遇好点的工作。
(记者 胡冰心)
相关报道:
如何让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
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创业,让他们满意“上岗”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也许他们因为早年企业倒闭,无奈下岗,只能四处求职;他们也许因病致贫,失业后难以再就业;他们徘徊在低保边缘,家庭生活拮据……失业人员特别是生活困难人员实现体面就业、素质就业,关系着基层民生,关系着社会稳定。记者在日前的走访中了解到,我市近年来花大力气帮助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真正让他们“职有所岗”,实现再就业。
帮他们实现就业
今年50岁的盖喜文、殷海秀夫妇住在宝塔路街道黄山社区。他们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在东北,几年前来到镇江定居。之前在东北时,夫妻就双双是下岗工,来镇江后由于年纪偏大等原因,求职四处碰壁。
“没想到,我们的情况被热心的社区工作人员知道了,很快就帮我们介绍到满意的工作。”盖喜文介绍,在社区的牵线搭桥下,自己和妻子来到位于大市口附近的一家旅馆工作,分别负责清洁和前台登记,“工作稳定,工作量也不算大,真的挺不错。”
据宝塔路街道黄山社区书记袁飞介绍,帮扶辖区失业、困难群众就业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化工作内容之一。仅去年就一共帮助18名社区居民成功再就业,“有的介绍去了八佰伴做营业员,有的则在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工作,都交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这样,让困难人群有最基本的保障。”
记者从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了解到,今年1月以来,全市启动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2013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670户,登记认定未就业困难人员844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64人;专场招聘会37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13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19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642人次;认定零就业家庭11户,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户数11户,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5人。
助他们成功创业
今年41岁的王丽莹自从17年前结婚后,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几年前,丈夫也失去了工作,迫于生计,不得不走上创业的道路。“之前在南门大街开了一家女装店,不久前又在欧尚超市开了一家柯达彩扩店,生意还不错。”她介绍,在自己踏上创业这条路的过程中,多亏了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的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听说我要创业,特地为我报名去上了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的创业培训课,真的很有用,帮助非常大。”谈起上创业培训课的经历,她回忆道,有关创业事项,培训课上讲得非常好,包括起步准备,前期的市场调查、资金准备等,都讲得很细,之后还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办理了营业执照,申请了创业小额贷款,“现在生意正在蒸蒸日上,日子正慢慢红火起来。”
今年44岁的董祥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求职碰壁,因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曾两次动过心脏大手术,“找工作时,用人单位看到我的体检报告,都不敢要我。所以养家的重担落在了妻子肩头,女儿正在外地上大学,我每个月还有大几百元的复诊费用……”他说,不久前在所住的航运新村小区里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从办营业执照到办各个手续,都是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在帮我跑,太感谢他们了。”
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负责人阮庆红表示,社区地处老城区,部分居民经济状况不佳,工作不稳定是现实存在的,“社区近几年来加大力度帮扶困难群众就业,有针对性的帮他们‘挑选’合适的工作,比如有针线手艺的,就介绍他们去服装厂,有五金、车工经验的,就介绍去一些机械类企业,居民都很满意!”
记者 胡冰心 配图:谢志斌
就业帮扶,政府一直在努力
图为市“春风行动2012”全市联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型招聘会。 王呈 摄
2011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员工专场招聘会。 王呈 摄
安居乐业,是百姓憧憬的心愿,也是政府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中,就业和再就业被摆在重要位置。2012年,我市成功帮扶1.33万名劳动者实现社区就业,其中帮扶7636名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和127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这一系列的数据,让我们看到,在政府的帮扶下,就业、再就业的路子正变得越来越广。
社区提供就业帮扶 搭建基层创业就业平台
一提起社区帮找工作,家住运河社区的魏允超就打开了话匣子。几年前,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失业,成为“零就业家庭”,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很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补贴家用。此时,上门走访的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辖区人才服务部门联系。很快,魏允超就成为社区里物业服务人员,专门负责收物业费。
社区人员上门为辖区居民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社区常态化的工作,“有就业难题找社区”这一模式已初显成效。“社区人员全方面了解企业在用工方面的需求,及时掌握就业动向,通过上门为辖区内居民普查登记,详细了解失业人员的就业特长及就业意向,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为就业困难人群提供便利。”宝塔路街道副主任田云山介绍,今年以来,街道已帮助近20名务工人员找到了工作,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新宇介绍,除了在街道及社区搭建就业平台,人社部门依托基层平台对困难人员进行调查走访,建立跟踪服务卡,实行回访制度。设街巷保洁员、社区辅警员等公益性岗位1755个,对全市20641名就业和再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全市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街道举办失业人员“就业超市”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让困难人群实现再就业。
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提供便捷就业服务
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求职者往往奔波于各场招聘会之间,费时费钱,还消耗体力。今年“四大行动计划”民生改善行动计划项目中,“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建设被纳入重点项目,就是为了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就业机构,让就业服务进基层,进社区。
“让有需求的就业人群只要花上15分钟的时间就能找到一家就业服务机构,接受劳动保障部门人员提供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最大限度地让求职者实现就业。”朱新宇介绍,目前这一项目从机构、人员、场所等方面都作出了统一规范的要求,先后在7个辖市区、13个街道、49个乡镇、159个社区和55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已建成覆盖全市城乡成四级基层人社保障服务网络。
按照今年的目标要求,“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基层平台将帮扶创业2000人,扶持农村创业2000人,新增城镇社区就业3000人,全市范围内帮扶5000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继续保持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平台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
朱新宇表示,下一阶段,人社部门将进一步规范基层平台的建设,制定平台工作的考核标准与内容,开展平台建设标准化,以服务工作、功能、流程标准化的要求检查评估验收工作,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争取年底前完成“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基层平台建设工作。 (杨佩佩)
评论:
帮扶就业彰显民本理念
筱 璃
就业是民生之本。调查显示,不少弱势群体因弱势地位,导致在生活工作中等各方面都存在缺少机会。因此,在社会相关的利益博弈中很难得到公平。其中最困难、对岗位需求最迫切的,往往是双下岗、双失业家庭中的成员。这些零就业家庭多数同时是低保户,靠一点微薄的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月低保补助、粮油补助以及过年过节时政府送来的慰问金,对这些困难群体固然是“雪中送炭”,但毕竟仍属于低水平的救济。相比之下,提供岗位、实现就业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障。
当然,实现“授人以渔”,绝不仅仅是提供一份岗位那么简单,还要做更多细致的工作。倘若政府提供的岗位很不稳定,上个月就业下个月又失业,这样的就业援助就变成了走形式;倘若政府推荐的就业机会收入太低,算来算去一个人就业还不如全家吃低保,恐怕很难受到零就业家庭的欢迎。此外,政府还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推广小额担保贷款以帮助一些人实现自主创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再就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失业人员摒弃“挑三拣四”思想,珍惜机会。
令人欣慰的是,镇江近年来不断加大下岗职工、低保户、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群的帮扶力度,不仅为他们提供适应的就业岗位,而且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免费就业技术培训,从制度层面做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工作,以及建立完善的城乡弱势群体保障救助体系。今年,我市“四大行动计划”更是在这方面纳入具体内容:广开就业渠道,努力为就业困难人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困难人群实现再就业1000人以上。
让困难群体在镇江的发展建设中不掉队,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政府和干部常怀爱民之心,而且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以及不折不扣地落实,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链接:
镇江市“十二五” 劳动就业发展规划
主要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促进7.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2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15万人,农民工培训12.5万人;创业培训2.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
主要任务:
1.努力促进就业增加,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基本满足城乡劳动适龄人口就业需求。
2.大力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快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创业者成功创业。
3.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就业政策和促进创业体系,实现就业普惠、创业争先目标等。
4.统筹城乡就业。深化就业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建立统一新型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
5.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建立起与统筹城乡劳动保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杨佩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