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大才子谢朓的“南徐恨事”
——读史谈片话镇江之一

发布时间:2013-05-10 07:1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对镇江的赞语让大才子谢朓与镇江紧密联系起来,杜牧在吟咏润州时也有“谢朓诗中佳丽地”之句,被镇江研究者们广泛引用。其实要说起来,南徐镇江恰恰要算是谢朓的伤心地了。在南徐,谢朓的一次告密,让岳丈一家满门被杀。谢朓为什么无情至此呢?

根据正史记载,谢朓出任南东海郡太守,行南徐州事,是在建武四年,即公元497年,当时谢朓34岁。南东海郡隶属于南徐州。除了南东海郡,南徐州还辖有晋陵郡,整个面积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镇江、常州、无锡。南东海郡治所在南徐,即今天的镇江。

熟悉南北朝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段极其动荡的社会,处处充满着血雨腥风。建武,这是齐明帝萧鸾的年号。当时南齐建都建康,也即南京,距离南东海郡治所南徐最近,南徐称得上是建康的门户。让谢朓出任此地的太守,看得出萧鸾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担任南东海郡太守仅仅一年,谢朓就遇上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抉择——岳丈王敬则要起兵造反,差人来联系自己,相约起事!

王敬则辅佐齐高帝开国有功,官至司空,任会稽太守。好好的一个大功臣,怎么会想起来起兵造反呢?说起来,这王敬则也是被逼的。

萧鸾这帝位原本就是从侄孙手中抢来的,嗜杀成性的他即位后,几乎杀光了齐高帝一脉的嫡子嫡孙。萧鸾对居东南重镇的王敬则一直心怀猜忌,严加防范。当时萧鸾重病在身,性情大变,王敬则眼看就有祸事临头,为图自保,决定起兵。

此时,王敬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女婿——身居南徐的谢朓。如果能得到谢朓的帮忙,建康门户大开,唾手可得。身处京师的王敬则的五儿子王幼隆得到父亲的通知后,立刻派徐岳前去南徐说服谢朓共同起事。

可以想象,得到这一信息后,谢朓会是多么的无助。他肯定在伦理和亲情之间,备受煎熬。最终,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告发岳丈!他将徐岳绑了,送到建康。得到谢朓的密报后,萧鸾立即将王敬则在京师的王幼隆等四个儿子全部处死,同时让北徐州刺史徐玄庆诛杀了王敬则的长子王元迁。王敬则的这次起事,很快就失败了,王敬则兵败被杀。

因为此事,谢朓被擢升为尚书吏部郎。对于这次升迁,谢朓数次上表请辞,坚决不受。很显然,岳丈满门被杀,他的良心遭受着常人无法体味的谴责。萧鸾怀疑谢朓自认功大,嫌尚书吏部郎官职太小。倒是沈约一语道破天机:“让别有意,岂关官之大小?”最终,萧鸾没有同意谢朓的辞官请求。

据《南齐书》记载,因为这件事,谢朓夫妻反目。父亲、兄弟遇害后,谢朓的夫人经常身怀利刃,想要杀死谢朓,为家人报仇。谢朓吓得躲了起来,不敢和夫人相见。

这件事,后来被很多人看作是谢朓人生的一大污点,特别是后世史家,语多讥刺。其实,谢朓生性软弱,不谙政治,走上政治的舞台,原本就是一个悲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他多加苛责呢?如果谢朓不告发王敬则,王敬则兵败的可能同样很大,到时候谢朓无疑会受牵连被杀。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们是不是又该发出另一番感慨呢?

在任南东海郡太守前,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后人习称他为“谢宣城”。《谢宣城集》中有一首诗《始出尚书省》,其中有这么四句:“纷虹乱朝日,浊河移清济。防口犹宽政,餐荼更如荠。”这可以看作是谢朓从政心境的写照。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是王敬则兵败被杀后,谢朓于无限懊悔之中写成的。其实不然。任宣城太守前,谢朓曾任尚书殿中郎,此诗即写于那时候。

王敬则兵败仅仅一年,谢朓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此时萧鸾已经去世,东昏侯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当时朝中有人联络大臣,意图以始安王萧遥光取而代之。谢朓也在联络对象之中,但他“自以受恩明帝”,不肯附和,结果平白无故地惹来杀身之祸,下狱而死,年仅36岁。对他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谢朓的悲剧,其实是古代乱世文人的悲剧。魏晋南北朝以来,潘岳、陆云、陆机等众多名士,无不因险恶的政治走上不归之路。今天,当我们阅读他们的那些传世经典之作时,怎不生发无限唏噓?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习 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