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9中顾委的片断故事:王平智斗江青

发布时间:2013-05-08 08:3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克谈他的作品《浴血罗霄》

1988 年8 月,受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邀请,中顾委常委萧克率中共党的工作者代表团赴匈牙利访问。代表团成员共五人:萧克和夫人蹇先佛、中顾委委员雍文涛、于民涛,还有我。

在出发之前,萧克送我一本刚刚出版的他写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我就利用出访机会通读了一遍。在为期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中,我们的话题之一,自然离不开这本书的创作。

我首先谈了这本书的读后感。我说:我早就知道您是我党红军中的著名将领,曾经担任过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却不知道您有这么深的文学功底,写出如此生动的长篇小说。我好奇地问:搞文学创作是很难的,你这部小说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他非常坦率地说:搞文学创作是很难,尤其对我这个只读过“简易师范”、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说就更难,在严酷的战争中利用战争空隙进行创作就更是难上加难。在战争年代,主要任务是搞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还要反“围剿”、反“扫荡”,连续打仗,所以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写,我就利用夜晚时间。有时白天飞机轰炸,我就在防空洞里写或在山坡上写。这样,我花了两年多的业余时间才完成初稿。

我听后很受感动,接着问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写作,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完成这部小说的呢?

他说:1935 年5 月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苏区代表会议,提出准备抗日。会后,我返回甘肃黄原的三十一军军部。一路上,放眼黄土高原,感慨万千。我追思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真是心潮起伏难平呀!我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规模宏大激烈,情况复杂尖锐,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并不多见。一曲曲壮歌,一幕幕悲剧,可歌可泣!我想,我如果能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对于鼓舞人们的革命斗志,激励后代创造美好的未来,都将是有益的。就是源于这种动力,从那时开始,我就动笔了。

我又问他:为什么这么好的一部小说要在几十年后才出版呢?

他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初稿完成后,我自己看了觉得太粗糙,拿不出手,需要加工。可是那时战争不断,解放后又是抗美援朝,形势紧张,顾不上反复修改;二是解放后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特别是1958 年掀起的“ 反教条主义”之后我受到错误的批判,我的这部书稿就成了“大毒草”。尽管我说是初稿,而批判者却认为“初稿才真实地反映你的灵魂”。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我这个人和我的小说已经是“死老虎”了,但还是在劫难逃。直到退居二线以后,我才静下心来修改我的书稿。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热心同志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和督促下,经过多次修改才算定稿了。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