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8日上午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4月29日 《人民日报》)
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组织大会提出的“体面劳动”概念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精神和心理成分也较多。
笔者想到了心理收入这个名词,心理收入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奖励与晋升、发展机遇等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与心理感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员工心理收入的变化越来越成为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动力来源。在注重物质反哺的同时,也应该给员工多创造一些心理收入。
其一,管理者应该摆脱资本优越感、权力优越感,将劳动者置放到平等的权利位置,给予更多温情关照和平等体恤。长期以来,无论是企业一线或是事业单位,尽管我们说要加强人文关怀,不少管理者还是有一定的资本和权力优越感。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物质收入挺好,普通劳动者却觉得不够快乐,劳动价值、尊严价值,缩水很多,不够体面。因此,管理者应该充分挖掘体面劳动中的心理和精神内涵,改变生硬、僵硬的管理方式,多一些平等发展意识,给员工更多精神温情和心理快乐。
其二,给员工提供更多宽松的心理发泄通道。员工承受的管理压力和任务压力日益增多,也就容易产生更多“情绪垃圾”。这种发展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释放,无论对工作还是情绪发展,都是一种严重的抑制。超过临界点,还可能酿成“管理悲剧”,比如有些企业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因此,管理者应该将心理发展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应该为员工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还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常驻企业,开展必要的心理培训等。
其三,员工自己也要多一些开放的心理发展自强意识。心理咨询虽是普遍性话题,仍有人对心理咨询讳疾忌医。这就需要观念廓清和引导,心理问题比如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也就是“心理感冒”而已,不会遗传,不会反社会,更不会威胁朋友,是可以得到根治的。更多员工应该树立开阔的心理发展意识,问题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再坚决对抗,而要学会接受,顺其自然。需要心理咨询时,就要大胆咨询,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健壮的心理成长。
雷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