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超超
城管队员和摊贩居然面对面“下跪”?近日,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一名身穿“城管执法”背心的城管队员与一名摊贩面对面跪着,旁边站满了围观的市民。截至昨天,该组照片已被2.6万多名网友点击观看,近百名网友在帖子下留言讨论。(4月15日《武汉晚报》)
如果不是表达一种极大的敬意或极大的歉意,下跪这一肢体语言,是绝少有人会采用的。否则,就会被视为一种极大的屈辱。正因为如此,近日,一组表现城管队员与小贩“对跪”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并引发广泛关注和谈论。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据今日本报A4版报道,今年3月31日,武汉市江汉区花楼水塔街一名叫曹祥超的城管协管员在巡查中,发现一名曾多次劝说但依旧推着车子占道卖菠萝的小贩,为了避免他再次占道,曹祥超决定对其小推车进行暂扣,不过把车上的菠萝等物品归还给了该男子。在双方交涉期间,围观的市民也越来越多,该男子突然跪下说:“求求你把车子还给我吧!”为了不引起围观市民误会,曹祥超也当即跪在地上,就这样,两人“对跪”了一分多钟。
在老百姓的记忆中,中国城管,自诞生之日起,其与摊贩,似乎就成了一对冤家,不是张口对骂,就是老拳互挥,甚或拔刀相向,时不时地激起社会波澜。这一回,人们看到的场面,则是二者都采取了中国最古老也最隆重的礼仪:下跪。然而,这一在国人眼中最代表诚意的礼仪行为,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呢?事实是,小贩的车被暂扣了,而小贩,“不知从哪又搞了一辆小推车,继续占道卖菠萝。”
这是一个悲催的结局。从摊贩而言,小推车被扣了,但因为还得谋生活,只能再弄一辆做生意,下次遇到城管执法,也许还会继续下跪;从城管而言,因为怕引起误会,即便是正常执法,可面对摊贩的下跪与哀求,也只能“对跪”。然而,“下跪”与“对跪”,于个体之谋生活,于市容市貌之改变,作用又在哪里呢?
这样的“对跪”,在笔者的听闻中,是第二回了。去年,媒体就曾报道,在济南,当地城管下跪劝商贩。显然,“对跪”场景的再次出现,不只是反映出小贩的无助,也不只是反映出城管执法的无奈,在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城市管理已走入了一种困局。客观而言,当前各地城管执法已在向着人性化的方向迈进,城管执法素质已在逐渐提升,但毫无疑问,下跪,从来就不是执法应该选择的方式。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追问:当“对跪”成了一道街景,那到底是谁的悲催?从现实来看,在城管执法中,无论是温柔执法还是眼神执法,抑或“下跪劝阻”,都难以破解当前的城管执法难。出路在哪里呢?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创新思路,重建制度规则,对于小摊小贩,不能只是“堵”。既然小摊小贩是城市的一种必然存在,那么,保障他们在城市的生存权,就是所有管理制度与管理行为的基点。
肖应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