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牌湾西侧老火车站旧址新近建成的中山广场中心,中山塔高高矗立,吸引众多行人驻足瞻仰。塔身系钢筋水泥浇注而成,汉白玉贴面,正面刻有中山先生遗墨“博爱”二字,其余三面皆分别刻有中山先生名言。复建的中山塔,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城市记忆,一时间,茶余饭后说民国,街谈巷议论中山。
中山塔最早建于1931年,旧址在大市口。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此塔却是安然无恙。解放初期,我还是个穿开裆裤的顽童,家住果子巷,大市口近在咫尺,常和小伙伴在塔下玩耍。印象中,塔身是花岗岩凿砌,形似火箭,底座呈八角形,四正四隅,四周有半人高护栏,并设有台阶,与今异地复建之塔十分相像。1965年,因大市口扩建,中山塔被拆除。而今我已是古稀老人,家住牌湾社区西苑新村,想不到儿时所见之中山塔又重现人间,更想不到能一如儿时般整日与塔为伴。
漫步在今日之中山塔前,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一截始建于1906年的沪宁铁路,一台“中山号”蒸汽机车,两盏立于轨道边的信号灯,一段自然生锈的钢板景观墙,一座由康有为女弟子肖娴题写站名的站台,几间带有中西合璧味儿的站房,一口井栏光滑的古井,一组具有象征意味的火车轮毂与铁轨雕塑,这一切又以一如当年的城西风光为背景:古寺裹山的金山,问情千千的湖水,飞阁流丹的西津渡,重峦叠翠的云台山,千姿百态的伯先路——京畿岭民国建筑一条街,隧道幽深的风车山……共同组成了一轴气象万千的镇江版民国风情图。
站在月台上遐思,史载中山先生三次莅临镇江的情景仿佛影视剧里的慢镜头在眼前徐徐展现:
——1912年1月1日,中山先生从沪赴宁就任临时大总统,乘专列途经镇江。下午3时许,专车驶进镇江西站。站内,镇江军政官员及各界知名人士早已在此等候。身着黄色呢质军服、戴平常军帽的中山先生出现在车厢门口时,队列整齐的士官立正致礼,军乐奏起欢快的迎宾曲,远处的象山炮台鸣放礼炮21响。孙中山先生频频点头示谢,军政使以下人员皆脱帽依次上前握手。欢迎仪式结束后,中山先生发表简短演讲:“此次光复,均赖诸君之力,本总统敬为四万万同胞致谢!”欢迎人群欢呼雀跃,连声高呼“总统万岁”……
——1912年10月20日,时任全国铁路督办的中山先生,因溯江而上视察沪杭南浔铁路路过镇江。晨6时,中山先生乘联鲸舰驶抵镇江江面,下碇江心,受到驻镇十六师各营官兵热烈欢迎,江边停泊的各兵舰高悬彩旗,鸣炮致敬。军政官员、各界代表陆续登舰,与孙中山先生会面。此后,在长江要塞司令洪承贞陪同下,先后视察了焦山、雩山、圌山、都天庙各炮台。下午,孙中山先生进城参加在广肇公所举行的各界欢迎会,演讲历时3小时之久,仍无倦容。先生与民众打成一片,亲切交谈,直至9时,始尽欢而散,回舰即命起航上驶……
——1918年下半年,中山先生为撰写《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第三次来镇江巡视,考察了长江镇扬河段的港口、滩涂等。他在《建国方略》中两次规划镇江:一是开凿瓜州江岸,令成新水道,并填塞镇江旧道,形成沿江市街,以使江流裁弯取直;二是镇江扬州之间建船坞、火车渡头,以至桥梁(今之润扬大桥可告慰先生矣),甚至要凿地道于江下,以便两岸货物来往……
中山广场上,不仅有当地居民,亦有海外宾客,这里成了中山先生粉丝们怀旧的沙龙。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镇江这座民国省会城市的故事,正从长江运河交汇的地方出发,走向天涯海角,走向大千世界。 (照片由逯学军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