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汝明 漫画
5岁的刘丹向下凝视着挂在山间的天梯,这是她上学要经过的路。她说,只要不下雨,走这梯子就“不害怕”。湖南桑植县苦竹坪乡的张家湾村,在天门山的另一面,村里学龄期的孩子,只能靠攀爬天梯出入村落。张家湾村自祖辈开始,就在这块高地的两处位置搭了木梯,成为这4个组出入镇上便捷的通道。
(4月14日《潇湘晨报》)
爱情天梯曾经给我们带来感动,上学天梯却给了我们愁绪。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还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仅仅是个例,也许并不值得关注。而这样的现象还很多。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给山民下山修建一条“下山天梯”。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如果修路,常住人口不到100人工程量却十分巨大,有点困难;而对于当地山民来说,如果移民,他们又不愿失去“山”的依靠。尴尬局面的出现,板子打在政府身上有点不公平,打在山民身上也有失公平。难道就没有另外一条可以行走的“下山之路”吗?
其实,我们还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躲也躲不开!一是山民的传统观念;二是下山后的养家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好细致的工作。战争年代我们都能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费一粒弹药就让敌人投诚?面对我们自己的同胞,我们为了他们的明天,也应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要让他们看到“上山”和“下山”的区别,在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看到“山下”的月亮究竟有多么的大和圆,让他们知道“下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
对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更简单了。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愿意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愿意让他们共享“改革的成果”,这就不会是个问题。他们“靠山吃山”可以生活无忧,离开了大山,也要让他们生活的更加有滋有味。政府完全可以动用公共资金成全他们生活无忧的中国梦。安排居住的房子、就餐的家什,还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就业上予以政策倾斜,安排进厂,送给门面房都是行得通的。还有就是免去一切费用让孩子们上学。更可以实施市民和山民的一对一献爱心,在他们下山后让他们感受温暖。
让山民“下山”也不难,就看我们愿意不愿意为他们用爱心、责任、关怀修建一条“下山的坦途”和“下山天梯”。
“下”与“不下”,我们都不能把“上学天梯”当作风景,况且这样的风景我们不能旁观和欣赏。如果,下山之路真的走不通,也可以开发大山原生态资源,靠旅游开发,让他们不下山也可以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成就中国梦。
郭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