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天梯上学路”让人难以接受

发布时间:2013-04-21 07: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就算修路、“移民”等都难以实行,给村民们修个“钢铁梯子”,并做好保护措施,有多难?

在湖南桑植县张家湾村,因地高多悬崖,从村民的祖辈起,村民就靠搭在高低两处的木梯出入镇上。而村里学龄期的孩子,也只能靠爬垂直的天梯上学,而梯子下面,就是六七十米深的悬崖。(4月14日《潇湘晨报》)

值得追问的是,一个村庄,为何处在被边缘化的角落?若村民们只能在“原生态”的天梯上爬行,那连安全出行,都会变成奢望?尤其是在年轻人普遍外出,老人小孩留守的情境下,爬天梯的危险尤为巨大。

事实上,当地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做过几种尝试:修路——悬崖峭壁工程量巨大,“3000万都未必能修成”,而村里人口又不多;移民——山里丰富资源,成了村民生计来源,他们舍不得离开;在村里建学校——会让别的地方的孩子翻山越岭,且教育质量好不到哪去。看上去,这像是个无解的难题。

即便如此,当地政府仍难逃不作为的嫌疑:首先,在媒体报道后,桑植县政府立马表态,先出资金在天梯处改造一条简易通道上山。可假若媒体没曝光呢?当地会不会继续不管?为什么非得等到“媒体曝”,才将改造简易通道提上日程?

再者,部分村民不愿搬离,或不乏安土重迁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生计。这也投射出其发展渠道的匮乏:政府有无适当引导,为其生活兜底,并拓宽其发展空间?如果村民“谋生有术”,还会不舍得搬离吗?

退一步讲,就算修路、“移民”等都难以实行,给村民们修个“钢铁梯子”,并做好保护措施,有多难?

张家湾的“天梯上学路”,并非孤例。昨日,《新京报》也报道,因水泥路被洪水冲毁,北川陈家坝乡的几位孩子在上学时必须经过开始腐烂的简易木桥。当贫困山区总处在政策扶持的“空白区”,地方政府更应该积极地替民众解决问题,而不是坐等媒体曝光,才开始有所作为。(佘宗明)

来源:新京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