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垃圾成绩”透视平等教育观缺失

发布时间:2013-04-16 07:1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垃圾成为成绩的修饰性前缀,“垃圾成绩”传递出的实用价值观,更让人痛心和警醒。这种只看见少数成功个案却忽视多数平凡个体,只看见“尖子生”、高分生却漠视落后生、低分生的功利教育观,犹如教育领域的“嫌贫爱富”;这种只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的势利心态,必然会对孩子们平等的受教育权造成冲击。

教师绩效工资与学生成绩“四率一分”(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低分率、平均分)挂钩的利益考量也好,“恨铁不成钢”的意气用事也罢,“垃圾成绩”的潜台词就是拖了全班人的“后腿”,欲除之而后快。作为一种话语裂痕,“垃圾成绩”既是师生权利失衡的结果,也是社会排斥的产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对人不尊重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居高临下的模样、冰冷刻薄的语言,“垃圾成绩”的论调既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心理伤害,也违反了教师的职业伦理和专业主义,肢解和破坏了老师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

伴随着身份社会向专业社会转型,教师的身份色彩在淡化、职业色彩在强化。教师的社会声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努力得来的;对职业伦理的态度和专业主义的水平,往往成为老百姓衡量和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不论是“耳光教育”式体罚,还是“垃圾成绩”式语言暴力,抑或是“放羊”式教学,都损伤了师道尊严,矮化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教育道路上,教师、学生和家长本应属于同一阵营,一旦成为对立的两极,必然会两败俱伤。从这个角度上说,“垃圾成绩”即使有着希望家长加强监督、敦促学生学习的良好初衷,却违反了程序正义的原则,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毕竟,“垃圾成绩”的学生更需要重视和帮助,而不是歧视和抛弃。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杨朝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