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何必人为制造“1:178”的断裂?

发布时间:2013-04-14 07:4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5日,长春一位老人在市场内因突发脑梗塞晕倒在地。监控录像显示,围观市民迟疑一阵后纷纷排队从老人身上跨过离开,在急救人员赶到前,12分钟内共有178人从老人腿部跨过,只有1名女子留下照顾老人。(4月7日《新文化报》)

杨朝清(湖北大学生):这一幕,和一年多以前的情境何其相似。如果说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集体失明”的话,178名从摔倒老人腿部跨过的路人则是典型的“视若无睹”。这一切,无疑再次点爆了社会上积怨已久的对于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的激愤和谴责。一个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举手之劳就可以救助一个美好生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回避?

消除冷漠心态和麻木良知的关键,在于突破社会原子化的束缚,以公共事务为载体,以社会互动为手段,不断增强以公共利益、社会关系和共同情感为核心的共同体意识。此外,健全见义勇为的保障机制,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给人们更多扶起摔倒老人的信心和勇气。

 

周稀银(江苏职员):在老人摔倒路人不敢扶起的诸多新闻“暗示”下,长春这名白衣女子留下照顾老人的举动,显然是一股寒冬里的暖流;与此同时,177人的“冷漠离去”,也会成舆论鞭挞对象。不过,细读新闻和浏览视频,我发现,这或是记者人为制造的道德悬殊。

从视频中看,9时31分,老人倒下后,过往市民吓了一跳。这时一名穿黑色皮夹克的商户见此情形,立马拿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该商户的义举,难道就该化约为“冷漠旁观”?

我们当然希望,生活中多些白衣女子那份乐善好施,但也大可不必制造人性对立。从救治理性来看,在老人摔倒后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应允许一些人的犹豫和观望,也应该容忍见到“有人已相助、我们快走开”的随大流。

 

朱永华(安徽职员):乍看新闻,以为又是一场悲剧。但静下心思考一下,对那些“冷漠”路人不必苛责。的确,不少路人从老人身上跨过,但据此就认为他们冷漠,或有失偏颇。从现场看,过道逼仄、空间有限,围堵不如疏散。与其簇拥在老人旁盲目施救,不如保护现场,给专业救治留些空间。

事实也证明,老人摔倒的原因是突发脑梗塞晕倒,如果真的有人立即将其搀扶起来,只会是帮倒忙。不少路人匆匆而过的同时,又向老人投去关怀目光,这足以证明,他们并非麻木不仁,而是有着人性温度。

应该说,报警者、留下照顾老人者,以及为救助创造空间的人,都值得尊敬。那些从老人身上“跨过”的人,或许未逾本分,而是为救治创造空间,避免一窝蜂式误事。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的从1:178的比例上,来衡量世态冷暖。如果说,把老人倒地当成一张道德考卷,许多路人的表现是0,那么,白衣女子分数则是1,因为有了1,0也就有了意义,而非毫无意义的干瘪数字。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