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与哪些兄弟省辖市接壤?
1983年,对于镇江的行政区划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从这一年开始,作为省辖市的镇江,其行政区域才真正从此前的分分合合相对固定下来。
从四周界域来看,镇江分别与南京、扬州、泰州、常州四市交界,自2002年行政区域界线全面勘定后,边界线总长597公里,共埋设48颗界桩。其中:
镇宁边界线长239.665公里,分别是句容的天王(西南部)、郭庄、后白、华阳(含句容开发区)、宝华、下蜀与南京接壤。
镇扬边界线长76.501公里,除共青团农场(新民洲)和高桥(含江心园区)与扬州地域相邻外,世业、“三山”风景区、新坝和三茅(北部)分别与扬州隔江相望。
镇泰边界线长35.7公里,分别是扬中的三茅(东及东北部)、兴隆(扬中开发区)、八桥、西来桥(东部)与泰州隔江相望;
镇常边界线长245.174公里,分别是西来桥(南部及西部)、界牌、新桥、访仙、吕城、皇塘、导墅、珥陵、延陵、宝堰(含荣炳盐资源区)、茅山(含茅山风景区)、天王(东及东南部)与常州相邻。
东西最大直线距离95.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76.9公里。
京口和润州是如何划分的?
从严格意义上说,30年前,还没有京口区和润州区,只有城、郊两个区。
1983年6月,丹徒县蒋乔、丹徒两个公社划归郊区。同年9月,金山、北固两区合并为城区;谏壁区、郊区合并为郊区,谏壁镇属郊区。实行政社分开后,郊区各公社恢复乡镇建制,建立象山、汝山、七里甸、官塘桥、丹徒、蒋乔、渔业7个乡。
1984年10月,城区改称京口区,郊区改称润州区。
1992年10月,镇江市城区以运河为界,北起平政桥,南至周家河桥止进行区域调整。
调整后的京口区辖正东路、健康路、大市口、四牌楼4个街道办事处和象山、汝山、丹徒、谏壁4个乡镇。
润州区辖中华路、京畿路、和平路、宝塔路4个街道办事处和蒋乔、七里甸、官塘桥、渔业、韦岗5个乡镇。
原京口区正东路街道办事处的南门外大街、天桥路、矿机路、六普、运河新村和周家桥6个居委会和健康路街道办的南站、林隐路2个居委会调整给润州区,归宝塔路街道办事处管辖。
当年的区划和人口经济概况如何?
1983年撤销镇江地区,改为省辖市,原镇江地区所辖丹阳、句容、扬中、丹徒四县划属镇江市管辖,高淳、溧水、金坛、溧阳、武进、宜兴等县分别划归南京、常州、无锡三市管辖。
此时,镇江市除辖丹徒、丹阳、句容、扬中四县外,还辖城、郊两区。全市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人口260万人。其中市区215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
1985年,全市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24个镇、69个乡。其中丹徒县19个乡;丹阳县11个镇、20个乡;句容县5个镇、18个乡;扬中县6个镇、6个乡。
据《镇江市志》记载,1985年全市社会总产值771310万元,比1978年增长1.86倍;国民收入290039万元,比1978年增长1.69倍;国民生产总值320442万元,比1978年增长1.63倍。其中,市区社会总产值290077万元,比1978年增长1.37倍;国民收入101883万元,比1978年增长1.32倍;国民生产总值116736万元,比1978年增长1.33倍。
现在的区划和人口经济概况如何?
截至2012年底,镇江辖京口(含镇江新区)、润州、丹徒3个市辖区,代管丹阳、句容、扬中3个县级市,共6个县级政区;下设35个镇、18个街道,共53个乡级政区(镇或街道)。
其中,丹阳市辖13个镇;句容市辖9个镇;扬中市辖4个镇、2个街办;丹徒区辖6个镇、1个街办;京口区辖6个街办;润州区辖7个街办;镇江新区托管3个镇、2个街办。
根据统计年报,截至2012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5.5万人,户籍总人口271.4万人。
初步核算,2012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636元,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18元。
30年前的“老镇江”是什么样子?
在名城镇江3000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对于许多人来说,恐怕最近的这30年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感触也最多。
3日下午,记者邀请了收藏爱好者、55岁的“老镇江”陆义宏一起,在大西路、大市口一带进行了走访,回顾30年前的“老镇江”情景。
记者和陆义宏从镇江博物馆出发,一路向东。
陆义宏表示,30年前,大西路是镇江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道路没有现在宽,但两侧商家云集,店铺林立,有许多知名的老镇江品牌,有的保存下来,有的已经消失。
下坡的第一个路口,他指着不远处说:“左手边这里原来有一家新华照相馆,再前面是一家很出名的理发店,斜对面就是工人电影院了。”
过了路口,陆义宏回忆说,大西路右侧过了小街,由西向东,依次一家饭店、一所浴室、一家制帽厂、一家银行、税务局、服装厂。左侧比较出名的店家有五金店、老存仁堂、新华书店、鞋店,过了天主街是鼎大祥、糖烟酒批发公司。
他感慨地说:“这里很多店家都已经消失了,老存仁堂保留了下来,原来的新华书店还负责教科书的批发,鼎大祥也还在原来的位置,30年前,对面还有个医药公司。”
在山巷广场,陆义宏指着现在西北角的茶叶批发市场说,这里原来有一家银行和老字号采之斋并排而列。“现在广场一侧向东是工农饭店,特别出名,又叫新半斋,很多老镇江都知道……”他说,再向东是恒顺的店铺、制镜厂,然后是清真的九如饭店,也很出名。现在群艺馆附近,原来是一处露天电影院,还有一家谢馥春,主要卖针线、蛤蜊油等生活小用品。之后是中国照相馆,第一百货公司,一枝春素菜馆。道路右侧依次是恒顺店铺、邮局、大华电影院、迎江医院、教堂、制鞋厂、恒顺厂区,这一段的沿街门面保存较好,不少都保留了原来的痕迹。“这一段很多商铺都和百姓的生活很贴近,那时候还有很多洗染店。”他说,30年前教堂被改成学校用途,主要是受文革影响,后来又恢复了。
随后,记者和陆义宏来到宝塔路和大西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他介绍说:“西南方向是一家酱园,如果没记错,名字是叫‘林森’,后面是恒顺的厂区。东北方向的农行位置,原来是五金公司,后面是中医院。东南面不到国税大楼位置,是牙科医院,现在已经搬到劳动大厦旁边。”
过了西门桥,陆义宏回忆说,这一段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商家,多是日常生活用品和住宅区,比较有印象的是现在双井路附近有一家标牌厂,过了老的丹徒县政府前面有一家木螺丝厂。
最后,记者和他来到大市口广场。陆义宏按照方位一一回忆:“大市口广场位置原来是二轻局、往东是机电公司,主要销售电线、电缆之类,现在都拆了,唐老一正斋是保留下来的。”国际饭店位置,原来是一家很大的副食店,其中多是镇江本地的副食、小吃,生意非常火,向南的停车场附近,原来是一家新华书店。
“苏宁广场位置建设不久,原来的京江饭店、新华电影院,相信不少市民还有印象。不过,很多人恐怕不知道,30年前,京口医院是在新华电影院向西的位置。”陆义宏笑着说,现在的商业城是第二百货公司,向西是一家药房,再西是同兴楼,“大市口这周围,随着镇江这几年的建设,变化还是很大的,基本找不到原来商家的痕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