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戴季陶与宝华山

发布时间:2013-04-12 08:0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戊戌变法的首领康有为,曾千里迢迢将母亲及弟弟的灵柩从广东迁葬于茅山青龙山下。无独有偶,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亦将母亲坟墓葬在宝华山拜经台上。戴季陶缘何对宝华山如此情有独钟?

戴季陶(1891-1949),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时,他便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一度在上海与蒋介石等人共同经营交易所。1924年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同年孙中山先生北上,道经日本对民众发表演讲,戴季陶是随行翻译。1925年,他从上海去北京参加国民党右派举行的“西山会议”。他著书立说,歪曲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反对共产党和工农运动,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其反动立场有过揭露与批判。1927年后,戴季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2月,因感国民党统治即将崩溃、前途绝望而自杀。

戴季陶是蒋介石的密友,对蒋忠心耿耿。但在“西安事变”中却做出令蒋不快的事情:他曾附和何应钦的主张,力主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被宋美龄认为这是“取蒋而代之”的坏主意。因而引起蒋的疑忌。从此他韬光养晦,借佛避祸。戴季陶还是西藏九世班禅的弟子,曾在“时轮金刚法会”上公开对班禅顶礼膜拜,他的办公室、住所亦多贴佛像,满口“菩萨”“慈悲”,故不少人称其为“戴佛爷”。

但此事还有另一种说法。1922年,戴季陶奉孙中山先生之命赴四川,联系当地军阀做北伐准备,但结果无着。他心情郁闷意志消沉,道出湖北宜昌时,跳江自杀而被渔人救起,从此便借佛以求解脱。

戴季陶信佛原因及其真假,姑且不论,但他与蒋介石有隙却是事实。他想摆脱寻求退步,而退步最佳选择便是“隐居”宝华山,一来借山养性调适,二来离南京不远,时局变化他可进退自如,于蒋于己都是善全之策。

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除去重庆外,戴季陶多次来宝华山,有时所居日期很长。1932年,他曾在宝华山撰写了《隆昌寺复名记》碑文,其大意是:宝华山是明神宗所赐名的律宗圣地,康熙改名慧居寺,现在是民主共和,华夏重光,金陵定都,理应恢复前名,庶可彰显爱国爱民之德。此碑基本完好,现仍保留在隆昌寺内,这大概是戴季陶留在宝华山的唯一文物了。

据旧时隆昌寺不少老和尚回忆,戴季陶是寺院的“大护法家”,为宝华山做了不少实事。最让人称道的是,他曾赠给宝华山一套发电设备,使那时的宝华山有了现代照明,改善了僧人的居住条件。

如此看来,戴季陶对宝华山确实怀有较深感情,所以他把母亲葬在宝华山,也属情理之中。据说他原本不想将母亲葬在拜经台上,而是想葬在大雄宝殿后的高坡上,他认为那里是块龙凤地风水好。他这种意向,被宝华山住持妙柔察觉,妙柔乘戴季陶未挑明之前,便匆匆化缘集资,在那里建起一座玉佛楼,供奉一尊无名香客捐赠的漂亮玉佛,待戴季陶醒悟后,为时已晚。玉佛楼在1935年被大火烧毁,玉佛亦毁坏。由此推测,戴季陶葬母宝华山,当在玉佛楼未毁前。

戴季陶葬母大雄宝殿后坡之主意落空后,又想将母葬在大华山巅。为此,他专门修了一条通往山巅的石子路,不过后来发现山巅无水,难以安排人为母守墓,故只好将母葬在拜经台上。

上世纪50年代初,拜经台上还有张治中将军建的“哭弟亭”,亭边有一水泥墓,墓旁有戴季陶立的孝敬碑以及蒋介石、宋子文、褚民谊等人的碑刻。这些碑刻是否与戴季陶葬母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陶正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