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宴请地下化 监管当忌“粗线条”

发布时间:2013-04-02 07: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媒体爆料称,多地官员透露,中央发出遏制铺张宴请的号召后,不少宴请行为转入地下,排场更为奢侈。有的政府部门将食堂豪华装修,从当地最好的餐厅聘请厨师;有的则转到私人会所甚至是农家院,院中还可洗桑拿。(3月28日《环球时报》)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遏制公款吃喝成了重头戏。其效果可谓昭彰:无论是“临近年关,酒楼遭遇退订潮”,抑或“刀鱼价格暴跌”“餐饮业收入增速放缓”等新闻,都印证了其震慑力。

    但与此同时,禁令在落实过程中遇阻,几乎是必然。从“公务宴请‘隐姓埋名’,宴请单位成机密”,到“驻京办成奢华宴请‘第二战场’”;从“茅台酒被灌进矿泉水瓶”,到“宴请转战内部餐厅、私人会所”……种种迹象都表明,根治公款宴请,不会一蹴而就,还须打“持久战”。

    正因禁令是在“啃硬骨头”,而公款宴请的“载体属性”难改,所以遭遇执行懈怠,也就不可避免。治理“舌尖上的腐败”,当然需要提升监管的敏感度。许多公款宴请“低调潜行”,意在与政策张力“拉锯”,企图蒙混过关。而监管存在盲区,也助长了有些人的犯科气焰。公款吃喝成剜不尽的“毒瘤”,就与部分官员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善于掩人耳目休戚相关。

    基于此,中央对公款吃喝的治理力度也在循序增强。李克强总理近日就提到,从今年开始,将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费用的公开,为公款挥霍套上制度枷锁。其倡廉治奢的意图不言而喻,也释放出积极信号。“政府阳光运作的地方越多,腐败藏身之地就会越少”,对公款宴请而言,接待费用公开,无疑也会削减潜伏空间。

    公开接待费用,只是个逗号。就当下而言,遏制宴请“地下化”,还需多管齐下:从细节践行看,要避免治理运动化,形成常态化的监管,如对内部食堂等不定时抽查;从制度补全上讲,则须规范预算使用,在资金安排上节流,并强化对犯科者的问责。尽管“无缝监督”难以实现,可釜底抽薪不乏操作余地。宴请“地下化”,监管应更趋精细化,“甩开膀子”也“填补空子”,弥合粗线条管束与民众期许的距离。扎进篱笆,才能逐渐剥离奢侈宴请上的“利益输送”,也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对公款宴请的形式认同。

 

来源:生活新报 作者:佘宗明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