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市民闻风抢气背后的信任困局

发布时间:2013-03-30 08:3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报道称4月天然气价格将上涨。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出现市民排队集中抢购天然气的现象,有人带板凳,有人带救心丸,有人一次买够10年用量。国家发改委称,天然气涨价消息是无稽之谈。陕西省物价局也称尚未接到国家发改委的任何天然气调价通知。

  (3月27日《华商报》)

一个传言就让全国闻风而动,“排队抢购天然气”的现象并非陕西独有,全国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抢购行为。相信在各级物价部门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出面辟谣下,此轮抢购之风会很快消散。不过,相较于止谣正行而言,闻风抢气背后的原因值得反思。

此番抢气现象,跟之前的抢购板蓝根、食盐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个谣言而引发的群体性行动。不同之处在于,此次抢气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民生焦虑的表现。天然气价格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其每一次价格的调整都会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与回应。谣言所能激发的能量,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公众已经对公共政策失去了耐心和信任,以至于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给予重视。

比如,天然气价格调整有严格的程序限制,要进行成本调查审核,召开听证会等等,根本不可能几天时间就完成,至少也需要几个月,加之4月不涨价的常规,以及一些地方上次调价都尚未进行等种种因素,只要稍有常识和形势研判能力的人都不易被传言击中。但事实上,抢气的原因并不是如此单纯,公众“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其实有着感性的判断。

 一则,天然气涨价并非全是无中生有。长春、苏州等地已经进行了涨价听证,涨势已然成为定局;二则,油气公司哭穷叫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在油价已经数度上涨的情况下,天然气应势而涨也难以避免,加上各种利益攸关方不断释放的信息,放大了公众的恐慌情绪;三则,物价部门的一贯做法,已经很难让人抱以信任。之前有很多例子证明,相关部门一边辟谣,一边又在制造谣言,前头刚宣布并无可能,后面马上用行动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比如前几年的印花税调整。在一个决策信息不透明,且公权随意性很大的语境下,谣言止于公开的效应难以发挥。

 一个谣言就能产生如此强大的作用,这恐怕是公共管理部门未曾想到的。市民闻风抢气说明什么?管理信用的丧失才是最可怕之处。当公共管理部门的所言所行,已经无法获得公众的基本信任,那么小道消息才会广有市场。就时下的公共管理症结来看,首先是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使公共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无以形成正面的导向作用;其次是管理手段的随意性过大,没有严格的执行操守,甚至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再次是公共管理的取向问题没有获得公众认同,“站在公众对立面”的印象日益固化,并加剧了信任困境。一个市场性的行为,最后成为公权力的操守问题,这恐怕才是最耐人寻味之处。

  堂吉伟德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