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周作人与李大钊的友谊

发布时间:2013-03-29 08:2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回首过去:也谈周作人与李大钊的友谊

[导读]一个因沦为日伪汉奸而被世人所不齿,一个是共产主义先驱而备受世人尊敬,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周作人与李大钊却有着让世人都觉得讶异的友谊。

  周作人是现代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尤其在文学革命方面有不可泯灭的贡献。他后来竟堕落为日伪汉奸而为世人所不齿,真可以说是一场惨痛的悲剧。他与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相比较是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新文化运动及以后一段时间里,周作人和李大钊却站在了同一战壕,曾共同致力于中国的思想改造运动,虽然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两人却有不少交谊。本文试图对李大钊和周作人作一番比较,希冀能有助于了解这两个“五四战友”是怎样走上不同道路的。

一、相识与交往

周作人于1917年6月任北大文科教授,主讲欧洲文学史。李大钊于1918年1月入北大,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在一院(即红楼)办公。

“我认识守常,是在北京大学,算来在1919年左右,即是五四的前后。其时北大红楼初盖好,图书馆是在地窖内,但图书馆主任室设在第一层,在头靠南,我们去看他便在这间房里。那时我们在红楼上课,下课后有暇即去访他。为什么呢? 《新青年》同人相当不少,除二三人时常见面之外,别的都不容易找。校长蔡孑民很忙,文科学长陈独秀也有他的公事,不好去麻烦他们。……在一院即红楼的,只有图书主任,而且他又勤快,在办公时间必定在那里,所以找他最是适宜,还有一层,他顶没有架子,觉得很可亲近,所谈的也只是些平常的闲话。”①于是他便成为李大钊办公室的常客。

其时,李大钊和周作人都已加盟《新青年》,同在一个战壕携手参加新文化运动,共同清洗封建传统文化。

1918年11月27日,周作人日记中记道:“下午至学长室议创办《每周评论》,12月14日出版,每月助刊资3元。”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新青年》原本是以不谈政治为宗旨的,但现在新与旧激烈的论战、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对此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倡议另创刊物,这就是《每周评论》。周作人一直是《新青年》的热烈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李大钊这时已经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一系列介绍俄国革命的文章。而周作人在这一时期对俄国革命也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系列介绍俄国文学作品的文章,并准备到俄国去(1918年4月26日周作人日记中记道:“上午拜访蔡先生〔即蔡元培〕说明往俄事”)。他还在新诗《偶成》之二中歌颂革命后的俄国:“踏了冰踹了雪,一直往西北,在那里的旧账簿上,却可看到许多这样的事:——用通红的火一般的横行字,都在那旧账簿的末叶上记着。”对俄国革命的共同关注,又在《每周评论》这个表现政治观点的刊物里共事,周、李二人同在一条战线。

“六三”运动(1919年)中的6月5日下午,周作人在前门目睹军警冲击学生的事实,自己也在逃跑之列,回家后即于当夜写成《前门遇马队记》一文,第二天一早亲自交给李大钊,请他编进《每周评论》,7日,文章刊出。李大钊后来告诉周作人,警察所派人到编辑部来查询过该文。

李大钊参与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时,周作人也正欣赏日本的新村主人,在报刊上发表不少有关新村的文章,并在北京筹划建立新村。据周作人回忆“我最初认识守常的时候,他正参加‘少年中国学会’,还没有加入共产党,有一回是他给少年中国学会介绍,叫我去演讲过一次。”②在周作人的日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1919年4月31日,“在守常处得少年中国学会报一本”;9月18日,“得守常寄《少年中国》三册”;12月2日,“(得)守常函,代少年中国托作文”,并在第二天即“抄旧稿,拟予《少年中国》”;12月18日,“寄《少年中国》稿一件,交守常”。1920年6月28日,“访守常,以新村绍介函交徐彦之君”;9月1日,“守常函介李君来,属为绍介往新村”;12月12日,“邓仲懈、高君宇二君来访,属下星期为少年中国学会讲演”。

其后,李和周还共同参与发起“工读互助团”,均以空想社会主义为思想基础。发起建立工读互助团的包括李大钊、周作人、陈独秀、蔡元培等,他们的理想是希望实行半工半读达到教育与职业合一,走“不流血”的经济革命的道路,其空想成分是极为浓厚的。李大钊参与工读互助团的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周作人在这一时期的活动在他的日记中也有不少记载:1919年12月10日,“四时半至守常处,赴工读互助团会”;1920年1月24日,“下午至工读互助团赴谈话会”;2月28日,“下午至工读互助团闲话”;2月29日,“下午至工读互助团第一组赴会”;3月27日,“(得)工读第二组函”;4月6日,“得工读三组函”等等。两人志趣相投,关系也非比寻常。

1918年下半年之后,李大钊开始致力于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局势也日渐紧张,“我便逐渐少与他闲谈的机会,图书馆主任室里不大能够找到他了。”③1923年1月,在李大钊应邀去汉口讲演之前,应胡小石的嘱托,写信邀请周作人和正在北京的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去汉口。但其时,因“剧评事件”的争论,周作人和爱罗先珂均未前往。不久爱罗先珂也离开了中国。

此后周作人与李大钊的联系基本上中断,李大钊这时已成为北方共产党的领袖,忙于开展各项革命活动。周作人此时在孔德学校兼课,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也在该校读书,周作人只能从李葆华那里得到一些李大钊的消息。有一次,一个学生找周,说他已参加共产党,请周从李大钊那里帮他找点事做,可见当时的学生也知道周作人与李大钊关系的密切,但实际上两人已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

来源:中青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