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长一年要应酬1500多顿饭,一位厅级领导一年要开1068个会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过度的公务招待老百姓反感,领导干部也颇多怨言。公务接待改革不仅是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党员干部的切实想法。在公务接待方面,烟台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不管中午和晚上都不准喝酒,不上海参、鲍鱼等高档菜肴。纪委牵头,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规定落实到位。这些做法值得称道。
中原地区的一位市长坦言,他一年有日程安排记录的超过1500多顿饭,平均一天四五顿,安排不过来的,连早餐都用来陪吃,晚上还要吃夜宵,基本上没有在家吃过饭。牵扯太多精力,实在吃不消。无独有偶,沿海一省份某厅局负责人统计出全年要参加1068个会议,内蒙古某县副县长一天吃了4次早餐,陪着领导洗了8次温泉。开会、洗澡、吃大餐本来看着挺让人羡慕的,但天天如此陪吃陪喝,肯定吃不消,怪不得这些官员们满腹抱怨。
据记者调查,公务接待重灾区多集中在县乡两级,他们的迎来送往面大量广。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接待是政治任务,只要有上级领导来或者有重要的招商活动,上级部门就会专门下通知要求做好接待。而被“热情”接待的领导呢,面对极力劝酒,不喝吧,担心被认为摆架子;喝吧,往往喝多了影响工作毁了身体。好酒好菜好招待,助长了不良风气。
很多领导干部一直在“不想喝硬着头皮喝喝多后悔发誓不喝下次还得喝”的怪圈中循环往复。挥霍纳税人的钱,很多长期在公务接待酒场上应酬的基层干部也心怀愧疚,一是痛心浪费,公款吃喝挥霍钱财;二是愧对家庭,很少有时间陪妻儿子女;三是迷失价值,觥筹交错,时间都浪费在公务应酬的餐桌上。
同样,公务接待中流行的吃喝之风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对党员干部印象的重要因素。群众往往从酒风看干部的作风,现在一些基层干部酒后面对群众,谈拆迁、征地、信访,让群众十分反感。老百姓反感,领导干部也颇多怨言,可见靠吃喝垒砌的公务应酬到了迫切需要扭转的时候了。
传达上级指示、交流工作经验非得到酒桌上进行吗?粗茶淡饭、轻车简从,有话好好说不是更好吗?把公务应酬的时间用到为民办事上,老百姓服气,官员自身形象也得到提高。公务接待改革不仅是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党员干部的切实想法,当前具备了推进这项改革的基础条件,建议千方百计把干部群众的期待转化为推进公务接待改革的现实动力,用公务餐桌改革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政协委员迟福林的建议说出了老百姓的和不少领导干部的期盼。
在公务接待方面,烟台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今后公务接待不能定高规格酒席,不管中午和晚上的公务接待都不准喝酒,不上海参、鲍鱼等高档菜肴。在下乡考察时,不准在基层吃饭,如果实在要吃,也只能在食堂吃工作餐。并由纪委牵头,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规定落实到位。借着中央“八项规定”规范公务接待风气。上行下效,让崇尚节俭成为公务接待的最高标准;令行禁止,让基层干部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倡导从我做起、从餐桌做起,让公务接待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