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在驻地接受记者专访,回应关于“广东高校欠债100亿”的提问时说,确实是存在这近100亿元欠债,欠债产生也是因为发展,“我听说省里非常重视,我相信省政府和高校会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相信不会有危机,我很放心”。
(3月10日《广州日报》)
欠债的不急、被欠的着急,这是很诡异的一件事。当全社会都在为高校债务危机踯躅烦恼的时候,欠债的高校方却是一脸心平气和。201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如此描述广东高校欠债危机:截至2012年,广东50所省直公办高校贷款为98.69亿元,每年需向银行支付利息7亿元。很多省属高校各有3亿到5亿元不等的欠债。有的高校由于缺少资金,校区建设只完成了一部分就只好停工。
中国高校债务危机,当然不只在广东初现端倪。2010年底,审计署就披露,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2634.98亿元——且这一数据仅指地方政府性债务,整体负债规模恐怕更为惊人。按照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 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高校是化债工作的责任主体。可是,高校有能力还债吗?如果还不了,又该谁来替高校还债呢?
若干年前,各地“大学城”风起云涌的时候,公众早就预言过今天的现实:高校疯狂借钱,地方政府擦屁股。欠债当然都是“因为发展”,谁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字号的高校真的倒下去、或者被破产清算。最后能埋怨的,就是“扩招政策”。
高校的欠债,地方政府埋单,这本身就有点不合逻辑。况且,如果不对欠债做具体核算,谁能搞清楚在这笔账单中,有多大比例是公共财政可能要当“冤大头”的呢?按理说,每个欠债的校长先生都不应对账本“很放心”,高等教育更不能成为随意规划、稳赚不赔的买卖。没有问责、没有核账、没有重组,欠了一屁股债的高校“很放心”的表态,真让纳税人很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