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关于黑白电视机的那些记忆

发布时间:2013-03-09 08: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视机曾是每个家庭的大件,所以今天很多家庭照片中它占据重要位置。

  

交通电大用彩电上课。

  

当年镇江通讯广播设备厂的电视机生产线。

前段时间,我打开有线电视,看到这样一段广告语:“黑白电视——80年代家庭从无到有;彩色电视——90年代家家更新换代;高清电视——今天,正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望着这一条广告语,我的脑海里也随即出现了一幕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寻常百姓家从无到有的黑白电视。

最早见到电视机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许多单位购买了9英寸黑白电视机,邻近西津渡的镇江农药厂办公区大门口,两张方凳垒在一起,最上面放着一台这样的电视机,职工们端坐在下面,电视机里天安门广场毛泽东追悼会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职工们随着追悼会的情绪而悲哀,而落泪。

1982年我成家时,镇江已经有“浮玉牌”黑白电视机,但是没有“关系”搞不到“票”,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买电视机是要凭“电视机票”到五化交公司购买。还是老婆在无锡的叔叔有点办法,“搞”到了一套14英寸黑白电视机的零件,由叔叔家的小儿子请在无锡电视机厂上班的朋友帮忙组装了一台。记得这台组装的电视机只能收看北京、江苏、镇江三个台的节目,有时候还要“罢罢工”,但这就已经是家中的一大件。那时候电视尺寸小,看起来不舒服,市场上还有电视荧屏放大镜卖,装个架子放在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很多人家当时都是这么看的。

又过了几年,有“海外关系”的人家,从国外带回了彩色电视机,那鲜艳的色彩是黑白电视机所望尘莫及的,于是市场上又出现了“彩虹膜”,把它贴在黑白电视荧屏上,就有了点彩色的味道,我当时就买回了“彩虹膜”,贴在12英寸黑白电视荧屏上,一家人看得津津有味。

那时候,买电视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钱,一台黑白电视机要四百多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二是有肚量,气量要大。有了电视机,自己看起来固然方便,但也不能做臭头户,拒人于门外。谁家能有一台电视机,一到晚上他们家就是“礼堂”。看电视是十分热闹的事,每天都充满了新奇。而农村里哪个人家买了电视机,几乎是天天一屋子的看客。生产队里老老小小,矮凳,长凳,椅子不够坐了,就坐踏板,坐床沿。看《霍元甲》的时候,屋里都容纳不下了,就站在外面隔着窗子看。看电视都是不请自来的,有的人天不黑,主人家还在吃着饭呢,就猴急地上门报到了,而每晚都必到剧终演员表的字幕缓缓升起才散场。当时,电视节目少,什么都显得好看,广告也从头看到尾。

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1925年由拜尔德在英国成功装配,当时人们也没有料到它会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我们镇江市于1980年由电子仪器厂开始生产浮玉牌晶体管黑白电视机,有12英寸、14英寸12频道和14英寸、17英寸全频道数种。1985年6月停产,前后共生产电视机3.6万台。2002年9月,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将自有设备资产同“牡丹”商标投入到镇江江苏赛博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了江苏赛博牡丹电子有限公司。这都可以算作镇江电视机生产史上的大事了。

如今,大部分人家都有着两台以上的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几乎已不见踪影。人们看电视时也都是在各个台之间作频繁的切换和跳跃,节目的丰富或者说选择的自由反而使人变得无所适从。然而单就看电视的快乐指数而言,我尤其怀念我的那台组装贴有“彩虹膜”的,一家人还有邻里围着看得津津有味的12英寸无牌黑白电视机,怀念如《加里森敢死队》《霍元甲》《姿三四郎》《聪明的一休》等电视连续剧带给我们的幸福。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吴家祥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