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九成环卫“临时工”拷问城市良心

发布时间:2013-03-06 07:1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据相关统计数据,河南省郑州市(含郊县)共有环卫工人25800多人。其中,郑州城区约20000人,正式工约为2500人,剩下的87%为临时工。在一线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中,95%以上都是临时工。这些临时工没有假期,没有加班费,大部分没有劳动合同。

  (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环卫工拿着城市最低的工资,干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不是什么秘密。一方面,环卫工历来被视为缺少技术含量的纯体力活儿,处于社会就业的最低端;另一方面,庞大无技术专长的底层群体,刚性的就业需求,让环卫工岗位并不缺少人手。正是环卫工不缺人,环卫岗位大面积使用临时工,就成了政府节约公共管理成本的本能选择。

郑州环卫临时工占到九成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很多城市普遍存在。比如,今年年初广州环卫工要求涨工资,利益诉求的主体便是临时工。临时工没有劳动合同的契约,保障失位,工资增长缺少正常机制,劳动收入与劳动付出极不对称。此外,现实中很多的临时工都是家庭相对贫困的群体,生活的困境,生存的需要,权益被就业而绑架,少却了选择的权利,自然缺少了逼职业劳动价值归位的动力。

当然,环卫临时工占到职业的主体,是城市化迅速增容与体制改革滞后状态下的产物,传统的事业模式,庞大的福利负担,并不符合环卫队伍发展的需要。于是,环卫作为城市管理劳务的需要,购买便成为了一种选择。只是,这种选择既缺少行业保障机制的支撑,同时也缺少正常的经费投入渠道。比如,很多的城市,环卫的支出基本上从卫生费的收益中量入为出,公共财政对环卫的反哺不够。

因此,九成环卫“临时工”拷问的还是城市良心。环卫作为政府购买的劳务,理应体现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公共管理的需要;二是维护社会劳动公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非从节约公共成本的角度出发,让劳动者以权益受损来买单,从而违背政府公共伦理。此外,环卫工作为社会底层的群体,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处于底层,增加收入和保障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题中之义。解决环卫“临时工”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出符合劳务购买服务的合同用工和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对环卫的投入,投入要与城市面积相挂钩。

  木须虫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