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用什么化解一代民工养老危机

发布时间:2013-03-05 08: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土地与财政兜底来化解一代民工养老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里打拼、挣扎,已有30余载了,绝大部分人成为“50后”老龄员工。可是,这个庞大的群体,尽管从事的是维持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底层职业,但随着退休年龄的来临,却很难获得一份安度晚年的养老金。

或许有人会讲,国家层面早已出台了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完全可以自行参保。只要连续缴费满15年的,均可以在退休后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而且,去年年底,《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我国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这意味着,农民工养老在制度上的各种路障,已基本被铲平。

然而,从现实来看,农民工尤其是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情况不容乐观。第一代农民工文化层次低,年龄偏大,工作多选择一些出苦力、多挣钱的岗位。每天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与精力去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更何况,相当数量的一代农民工职业变换频繁。以建筑工人为例,今天在这,明天保不准又辗转另一个地方打工,其服务的企业、生活的社区都难免会发生变化。而社保所强调的连续性、稳定性均成为农民工参保的棘手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在农民工聚集的广东省,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以来,到现在拿到退休金的农民工仅800多人,相对2600万在粤农民工的庞大数量,可以忽略不计。截止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641万人,而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亿5278万人。如此低的参保比例,也间接印证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面对3600万首代农民工,无论从农民工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国家未来的养老安全考量,都应采取非常规措施,来破解一代农民工养老困局。

中央1号文件要求全国在五年内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而土地确权就可以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取一定的租金性质的收益作为养老的保障。倘若租金收益不能完全满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需要,可由土地承包经营方、个人和国家共同出资建立首代农民工养老基金,由统一的机构管理,农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时足额发放给农民。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养老危机,还可以通过国家财政兜底的方式,每年按一定比例直接拨付。具体讲,倘若为3600万第一代农民工提供普惠制的退休制度,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按照地区发达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致为每月100元至300元,全国大约需要700多亿元,相当于一年全国11.7万亿的财政收入的0.0059%,以中国现有的财政实力,完全有能力负担。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吴睿鸫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