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某医院内出现‘生意兴隆’、‘开业大吉’等横幅,顿时无语了!”2月16日,网友“新岛”在浏阳每家每户论坛发帖,引发了不少网友“扔板砖”(2月17日《潇湘晨报》)。
医院也要“生意兴隆”,这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难道医院也希望比别的医院生意好、收入多?还是希望生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医院的生意兴隆必然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之上,必然预示着人民群众多得病。过去还有一个歇后语说“棺材店咬牙——恨人不死”,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医院的解释还是可信的:有些单位及部门在花店购置了绿色植物送来,直接使用了花店“固定模板纸”,于是出现了“生意兴隆”、“开业大吉”的横幅。而花店里的“固定模板纸”除了“生意兴隆”、“开业大吉”,确实没有更多的内容,也没有专门为医院准备的贺词。
我由此倒想起了另一个问题,这就是我国春联文化的没落。
春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关于春联的故事可谓车载斗量。例如,一户人家门口贴着“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的春联,就知道这家姓周,因为这幅对联内容说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而且是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写给大将周德威的。过去,各行各业的商店也会有自己不同的对联。例如理发店写的是“新事业从头做起,旧世界一手推平”。而药店的对联是“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医院的对联是“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体现的理念是多么正确。我记得小时候,春节之后总喜欢走街串巷,欣赏人家的不同春联,有几副至今印象深刻,例如“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读书好耕田好学好就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花香春满庭,渠清月当户”、“春入鸟能言,风来竹自箫”,多好。
但是,现在呢?一是,所有春联的内容都是发财。我每年想买两副没有“发财”字样的春联都很难找到;二是,许多春联根本不懂起码的知识,除了上下联字数相同,其他根本不是对联,既不对仗,又不分平仄,读都读不下来。戏剧家魏明伦说现在的春联都是顺口溜,有时连顺口也做不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送给医院的贺联也写着“生意兴隆”、“开业大吉”就一点不奇怪,花店里的“固定模板纸”只有这些啊。或许,这样的伪春联流行,正是社会现实的写照:大家需要的不是文化,只是表达发财的呐喊?(殷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