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探访发现,部分基层政府机关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江苏某地级市政府一名门卫称,可能给领导添堵的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苏北某县政府一名门卫则称,他曾因为放进上访户,险些丢掉饭碗。(2月20日《燕赵都市报》)
不曾想,以“为人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大门,也成了世外桃源和出入禁区,普通人要想进去办个事、上个访、寻个助,除了经受三审五查,还可能被门卫拒之于门外。
“不能给领导添堵”便成了一些门卫将办事的群众拒之于外的理由,并因此承担着“放上访户而丢饭碗之虞”的风险。权力伦理的异化与颠倒到了什么地步,“门卫说”给了最好的答案。
权力生态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利为己所谋,权为己所用,情为己所系。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有利益时各部门一拥而上,涉及服务的事情,则彼此推诿:下水井盖被盗了,小区马路破坏了,路边招牌倒塌了,街区路灯不亮了,居民区水管不通了,往往是甲部门推给乙部门,乙部门让找丙部门。有诉求要提出,有愿望要表达,常常进不了门。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的事屡见不鲜。
服务型政府不允许“门难进”存在,因为这跟服务理念与宗旨格格不入。“门难进”的背后,其实还潜藏着靠人情靠关系办事的潜规则,人为制造了社会不平等,带来的不仅是政府公信的丧失,还是权力规则的颠倒,导致权利的严重失衡和社会规则的混乱。
政府的形象,取决于干部的形象。干部的作风,是政府的生命线。部分基层政府机关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不仅与作风要求背道而驰,也跟民众利益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