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为什么史称“猴场会议”

发布时间:2013-02-22 08:0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塘镇历史悠久,商贸发达,清末及民国初期即被称为“黔北四大集镇”之一。因每月申(猴)寅(虎)日赶场,故俗称“猴场”。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史称“猴场会议”。

为什么党史军史称“猴场会议”而非“草塘会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当时红军作战电文中地名均使用猴场而不是草塘。如,1934年12月30日22时《朱德关于各军团纵队卅一日的行动及其任务的部署》中记载:“今卅日我一军团缺二师及九军团到达龙溪、余庆、白塘之线,二师前进至猴场、陈家寨地域。”

二是参加长征的老同志在回忆录中地名大多记载为猴场而不是草塘。例一,长征中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陈昌奉于1964年12月《长征经过贵州时的一些情况》一文中谈到:“在广西走了一段路又向湖南和贵州黎平,再转黄平过乌江。过了黄平到江界河,到了瓮安猴场。”例二,杨成武在《强渡乌江》一文中写到:“经过半天的急行军,我们到达了乌江南边一百多里的猴场。”等等。

2010年2月,草塘镇正式更名为猴场镇。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孟先锋 张 军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