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烟花爆竹声少了,公民责任感强了

发布时间:2013-02-19 07:0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串电子鞭炮承担了北京市民陈力一家热闹过年的“重任”。除夕夜,他们一家4口人,在鞭炮声中辞旧迎新。“年味儿”依旧浓,只是这次他们节省了近千元花销。过年前,陈力网购了两串电子鞭炮,一共120元,而往年,陈家基本上都要买1000元左右的烟花爆竹,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每天“热闹”。

今年春节,各城市的不少市民像陈力一样,由“放炮族”变为“弃炮族”,他们或少放烟花爆竹,或干脆不放,实在想听着“鞭炮声”过大年的,就买来形形色色的电子鞭炮。

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零时至初五24时,北京销售31.3万余箱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的56.4万箱下降45%,集中燃放持续的时间也比往年有所缩短;因燃放烟花爆竹接火警94起,同比下降45.6%。

南京、重庆、福州……其他很多城市今年烟花爆竹的销量、燃放量也均大幅减少。

熟悉网络的人对这样的数据,应该不会感到意外。春节前,网络上对“春节少放炮”的倡议便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多年来,以“年味儿”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和以“安全”为核心的限制措施,一直是民众关于春节期间到底应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争论的焦点。十几年来,多个城市专门出台“禁放令”或者“限放令”,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但在今年的争论中,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显然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除了“安全”,今年大家更顾及的是空气质量。春节前的一个月,雾霾天气在多个地区的大范围侵袭,令许多市民心有余悸。

“恶果”令更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PM2.5的重要“生产者”,烟花爆竹成为大家开始改变自己、为好空气尽一份力的切入点。不过,这不是在政府或者某些社会组织的号召下出现的,而是大家怀着对空气质量甚至是生活质量的公民责任担当,自发产生的“自我限制”。

有这种意识的人在微博上的提醒使更多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微小控制,能够影响城市的大面貌。“春节少放炮”在除夕前后成为微博最热门话题之一。“为了共同呼吸的空气”,这句口号在数百万网友间传递。

曾经纠结于放不放炮的人,今年大多选择了不放;曾经坚定认为过年一定要放炮的人,今年陷入纠结。电子鞭炮让这些纠结的人有了另一种选择。淘宝网数据显示,除夕前一周,在淘宝搜索“电子鞭炮”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5%,成交指数同比增长131%。

“当然,看起来没真炮那么过瘾,但也少了刺鼻的味道,少了咳嗽的痛苦。”作为初次体验者,陈力对电子鞭炮带来的“年味儿”还比较认可,当他这几天从新闻中了解到北京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时,他产生了“微微的满足感”。

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春节PM2.5浓度一度高达1593微克/立方米的“爆表”情形相比,无论从持续时间、污染范围或污染程度来看,今年都有明显好转。北京空气质量日报显示,正月初一、初二,北京城区大多数地方空气质量为良,个别地方有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而往年,这两天多数地方为中度或重度污染。

即便如此,空气仍在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变得糟糕。北京、南京等多地除夕夜PM2.5值均成倍上涨,一度“爆表”。“虽然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它本来可以更好。”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好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明白人’,希望这支队伍壮大得越来越快。”

“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有清新空气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学者熊丙奇撰文呼吁,每个公民都不能坐等环境的改变,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现在雾霾天气这般严重,已经给大家上了一课,如果再没有公民意识,环境的未来依旧堪忧”。(王怡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