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踏雪寻梅。华夏大地,张灯结彩,到处散发着“年”的味道。
穷也过年富也过年。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对过年有了深深的等待,盼着新衣服,盼着好吃的,兴奋得难以言喻。如今,传统的节庆符号日渐减少,人们对过年的期盼没有过去强烈。磕头、作揖、寄贺卡等年俗都被短信、视频等新方式取代,拜年短信中总不乏精彩的诗词和“段子”,传统文化渐渐融入了现代技术和传播手段。
年俗不断变化,年味却从未走远。
尽管春运一票难求,出门在外的游子还是归心似箭,不知有多少“人在囧途”,却还是背着大包小包往家赶,为的就是一家人团圆。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往外走,一家人出游去体验文化之旅和美食之旅,换个方式、换个地方、换种心情、换样玩法的过年也别有韵味。
只要全家团圆,在哪儿都是过年。年味就是一家人“围炉夜话”,听听父母的唠叨,陪孩子一起戏耍;年味就是妈妈包的饺子,爸爸热好的一壶烧酒;年味就是一个福字窗花下,亲朋好友磕着瓜子看着春晚,诉说着新年的打算;年味就是彼此说的一声祝福,道的一句平安……生活的美好和祝福都在“爱”的年味里。
今年的“年味”,又增添了新味道。“中国梦”令人振奋,节俭新风深入人心。街头巷尾,普通的民众谈起国家大事兴高采烈,说起自己小家的梦想也是头头是道,大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风,过个热闹节俭年。
展望新的一年,人们都寄托了新的希望。举起杯,让我们共同祝福,家国兴盛,国泰安康;让我们共同歌唱,欢乐欢乐中国年,红红火火到永远!(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