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镇江市润州区官塘桥街道平山村包家岗的文体活动广场上,一台由平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吸引了附近10余个村组的数百名村民前来观赏。开场舞《江南Style》、民族舞《洗衣舞》、原生态的《打麦号子》、诗朗诵《平山的呼唤》……演出的节目既有时尚风,更离不开农民劳动的场景,给人浓浓的乡土气息、火热的节日氛围。现场,村民们有的随着节奏唱起来、跳起来,有的热烈鼓掌,有的大声喝彩,场面好不热闹。
(2月13日《镇江日报》)
平山村的乡村“春晚”,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更是别具一格。而最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整台演出是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己组织服装、道具、舞台等等,这样一台颇具水准的演出,不仅展示了镇江的百姓文化,还让公众品读出了文化送下乡之后,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内涵。
过去,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娱乐项目也很有限。所以每逢春节,村民更多的是在自家摆上一桌麻将,亲朋好友之间的“方城大战”便不分昼夜展开了。而现在,参演的村民要忙于排节目、搞演出,不参演的村民更是带着亲朋好友早早地等着看演出,于是小小的村庄便都围绕这场乡村“春晚”忙活起来。有了更高雅的文化生活之后,过年时打牌赌博等不文明现象自然少了很多。所以,一场小小的乡村“春晚”营造的是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丰富的是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它从中改变的是农民传统的过年方式,引导大家走上了更健康、更文明、更和谐的文明生活之路。
透过平山村的春晚,我们可以还看到文化“种植”的成果。一台本土原汁原味的演出,它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它更需要有一支文艺人才队伍。“送戏下乡”“送文艺演出下乡”这是“文化下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买单的方式,把许多文艺表演送到了农民家门口,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喜爱,培养了当地居民对文艺的爱好。随着各地乡镇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农民们有了文化活动场所,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文娱活动,百姓的文化欣赏制作水平也在这些平时的活动中有了积累和提高。有了“软”“硬”件配套,百姓的文化水准,也就在“文化惠民”的渐进过程中实现了“文化育民”。平山村的乡村“春晚”,表面看只是一场演出,但实质却是全市着眼于送文化下乡,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一个成功经验的缩影。
一场让所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村“春晚”,这是一道乡村的丰盛文化大餐。她让我们更多感触到了,文化只有根植于百姓自身,才能真正走进百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