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象了么,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子?”“去年赚了多少钱?”……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比春运更堵心的是家里亲朋好友连环炮式的“长辈问候”。每逢春节,总会催生部分“恐归族”,他们通过旅行、加班等方式逃避回家压力。
(2月13日《北京晨报》)
对长辈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因为出于长辈的关心,问候晚辈的婚姻大事、买房大事,了解晚辈的收入状况,怎么成了令晚辈恐惧的事呢?难道这样的问题戳到了晚辈的痛处吗?正是。对于“恐归族”而言,内心纠结的也是这几件事,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以至于觉得长辈的问候不是关心,而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揭“伤疤”,但晚辈也知道长辈是好意,又不便发作,可心那个纠结和痛啊,不可言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只好逃避现实。
晚辈“恐归”,或选择外出旅行,或强迫自己留下来加班,虽然可以逃避长辈揪心似的问候,但春节不能与家人团圆,一家人不能一起吃一顿年夜饭,长辈和晚辈的心里一定很失落吧。正如《谁言寸草心》所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孩子一年到头都不回家一趟与父母一起过年,老人们内心的荒凉又有谁人能知?晚辈为了逃避现实、为了一己之私这么做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吗?在外旅行或留下来加班还安心吗?不妨扪心自问吧。
当然,这不能完全抱怨晚辈,虽然晚辈有些自私和意气用事,但也要理解晚辈的自尊心和面子观。因为,晚辈没有找到对象、没有买房、收入不敢公开,都是有原因的,这其中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前者比如,文化程度不高,决策失误,创业不顺;后者比如,房价高,物价涨得快收入涨得慢,经济不景气,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等。而长辈仍然是老传统,旧的问候方式,看似关心晚辈,实则戳到了晚辈的痛处。
由此可见,在现实语境下,除去社会原因,“长辈问候”催生“恐归族”的原因是两代人在“问候文化”和“精神关怀”上发生了碰撞。长辈的问候是传统式的,希望晚辈早点结婚,长辈好早点抱孙子,但这恰恰是晚辈的软肋,对此,晚辈的心理是非常敏感和忌讳的,但长辈思想、眼界封闭,不了解时代变化,对时代缺乏了解,加之与晚辈接触、交流机会少,不了解晚辈的心思,压根儿没有意识和觉察到晚辈的这一微妙变化,不仅是“无心之过”,更是文化缺失所致。
因此,在现实社会语境下,避免和疏解“长辈问候”催生“恐归族”,要从文化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