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后,各省相继出台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多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文件规定:领导干部换乘公务用车,需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据了解,上海、广州等地已开始行动,选择自主品牌汽车作公务用车。
公车换用国产品牌是一个好消息,这种规定对于那些盲目攀比配豪车、配进口高档车的政府部门来说,无疑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不过,公车换国产自主品牌要好事办好,必须严防“一窝蜂”,演化成另一种形式主义。
“一窝蜂”具体表现为不管需要不需要,动辄大面积改换公车。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有公车没有淘汰,新的公车又花销巨大,或者为了更换新车,低价处理、强制淘汰旧车,必然造成新的浪费;“一窝蜂”还表现为来得快去得快,一阵风过后,外资或合资品牌又成“座下客”,甚至再悄然掀起一阵“回换”风,不但豪华依旧,还白白折腾一番,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这种担心并不多余。一方面,上面有要求,下面自然要有所动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排除有些官员以遵从中央要求为幌子,制造新的政绩看点,明节俭实浪费;另一方面,从公车改革来看,此类反复多矣。某地为响应要求,曾要求减少领导配车数量,改为发放车补,当时一片喊好之声,为此也消耗了一笔不菲的车补支出,可不过半年,又纷纷要求继续配车。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打破既得利益,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公车配备的另一个乱象就是超标配备。中央两办1994年颁布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要求: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可事实上,如今不但地市级官员配有专车,县处级甚至科级干部配有专车的现象也很普遍。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就表示,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如果“一窝蜂”地换国产,会不会让配车的正当性被换国产的指向性所遮盖,让许多本不符合配车条件的官员,也借此有了自己的“国产”专车呢?
公车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是个国际惯例,其初衷一是扶持自主品牌,促进国内汽车工业发展;二是避免浪费,让节约从政府做起。借助中央八项规定的东风,推行公车国产化无疑符合公车改革的方向,但很显然,公车更换必须坚持按需配备、按规定配备,以及适时更换原则,决不能因此制造出新的浪费。